香港烽煙稍息,才讓我能走入戲院,感受另一國度的煙火——那是攸關性別暴力,在《82年生的金智英》,要觀眾直視韓國的女性處境。
我還未讀完小說版本的主角直白,但與電影相距不遠的,是「金智英」作為80年代成長的女性象徵,見證了母親一代在父權社會的框限;而自己得到稍為進步的教育與工作機會,卻仍要忍受傳統重男輕女、職場性別歧視,甚至還有性騷擾與侵犯的陰影……這個角色,會是「發達亞洲城市」的女性縮影,而教觀眾共鳴。
南韓流行文化與文學,近年都多以此提出性別議題。我讀過《少年來了》作者韓江的另一著作《素食者》,內容更暴力和情色地指向女性在男權傳統裏的身受其害;而主角的素食實踐,讓她被想成行為失常,以至親友若非勸她吃肉看醫生,就是對她指桑罵槐。正是那種被指失常,與《82年生的金智英》接上,都是女主角在結婚生女後,被想成抑鬱,再被建議看精神科醫生;雖說金智英有男神丈夫的支持而走出困頓,但都只像童話式結局。
問題是,為甚麼當要說到女性受壓處境,總要以失常或抑鬱的情節去承載?《82年生的金智英》遑論小說與電影,都有主角忽然以他人口吻,跟丈夫說話的場面,而教丈夫以為她鬼上身;「像變了另一個人」,是連《素食者》都會染指的瘋狂!那是想當然可被解讀為女主角受男權所壓,連工作和理想也要犧牲掉,所以逼迫成瘋;但這卻恰恰可見,女性若非表現瘋狂,根本未必會被看到她們的受壓身影。而這又吊詭地反映了,女性要以另一負面標籤——「瘋狂」,才能使人反思她們原本被扣上的負面定型。
這是戲裏戲外的性別現實,也教人更明白,為甚麼韓國女星自殺事件不少。韓星年幼受訓,身心與感情受壓已是不爭事實;而女星要在韓國立足,亦有更多傳聞涉及性侵,以至個人生活被抹黑,都是難堪的演藝歷程。當南韓仍在處理藝人f(x) 前成員Sulli自殺消息的哀慟,早幾日又傳來了KARA前成員具荷拉在家中身亡,而後者雖未被公開死因,但「自殺」本就在十幾年來,與南韓女星扣連——2005年的李恩珠、2007年的鄭多彬、2008年的崔真實、2009年的張紫妍、2010年的朴慧尚、2011年的宋至善和韓彩媛……沒完沒了身亡,是南韓娛樂界的感傷,而當中有說性別暴力所致打壓與侵犯,更留下了陰影。
是故看《82年生的金智英》,即使讓觀眾看到南韓的性別煙火,但就是難以撲滅;因為韓國女性,遑論演藝與人生,都要弔詭地撞進陰影,才被認清暗黑真相。
撰文:陳嘉銘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