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道救援組織拒絕向理大留守者作人道救援;環保團體關注無雷公咁遠南極上空臭氧層穿窿,卻於香港催淚煙擴散所帶來二噁英問題避而不談,證明距離產生美,外國月亮特別圓。
我說美,是殘酷美。科索沃走難少女的眼睛、盧旺達兒童饑饉的肚皮,往往成為沙龍傑作,攝影師曾蹲在蘇丹瀕死孩子旁拍下她與等吃她屍體的禿鷹合照,獲1994年普立茲新聞獎(攝影師後來內疚自殺),滿足某些人慈悲快感。幡竿燈籠,照遠唔照近,比較有型,而且可以報大數。多得無國界醫生冷待作為全球第二籌款最高的香港,資訊發達地方尚且玩語言偽術,他們口中幫助非洲可想而知有否誇大了,遑論行政費高昂。
討論大象牙和鯊魚翅獵殺,同樣比較有型,雖然,紅衫魚也屬於「紅色(避免)」類別,但你不會聽聞名媛呼籲戒吃紅衫魚的,怎合身份?名媛倒煞有介事勸窮L莫穿皮草。
吾輩營營役役為口奔馳,面對環保賢達總覺自慚形穢。我們為方便返工,擠住旺區,人車爭路,坐巴士逼渡輪,項項消耗燃料兼污染空氣,怎似人家往半山住鄉郊回歸自然?況且吾輩沉溺數碼產品,也會遭文青藐視──影相要影菲林才叫藝術,睇書要睇實體書才夠味。我們俗不可耐!
但真的嗎?
住得擠逼和集體運輸,一方面固然因為慳,一方面卻正正環保王道。諗諗就明,一輛巴士雖耗油量大,但滿載百幾乘客到達目的地,比環保賢達即使開電能車更節省地球資源啊。散居石澳道的富豪,郵差叔叔專程去送幾封信,屋邨一幢大廈過千戶一網打盡轉眼派完。郵資同價,其實我們才是好客仔。
更別說紙張來自砍伐樹木,筆者喜歡那質感,但想深一層,電子書等如把整間圖書館塞進tablet,實體書能攜帶幾本呢?坐擁書山的滿足,先要捱寸金尺土。至於菲林,以前俗語所謂「謀殺菲林」,拍攝一格等於永久報銷一格膠卷,膠呀,哪及save card循環再用?
一場社會運動,不單戳破政客,亦戳志破偽善偽環保文青的假面具,自己世界自己救,港人群體性猶如工蟻,微而不弱,團結更加是力量,按良知和common sense立足天地,不要再被權貴牽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