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
農曆十月最後一個星期,飲着香檳酒慶祝「香港人,加油!」所產生的傳奇,突然想起這句話。螯,是蟹鉗。菊花天,是秋天。第一句,是吃大閘蟹秘訣。九月吃肚子圓形的雌蟹。十月,改吃肚子尖的雄蟹。不過,大閘蟹重點肯定不是蟹鉗。大家都集中攻擊膽固醇豐富的蟹膏。
想想,已經好多年沒吃大閘蟹。首先,是有周刊報道恐怖養蟹場。之後,是抗生素和激素。近年,是二噁英。唉!大閘蟹怎麼會有二噁英?大家都擔心「噁有惡報」,怕會中毒,會致癌。香港的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也認同二噁英的禍害,自2017年起,在入口大閘蟹抽檢二噁英含量,合格才可發售。不過,現時面對不合規格的城市二噁英放題傳言,就開始懷疑錯吃幾隻偷運入口,不合規格的大閘蟹,算得了甚麼。
大閘蟹少吃,倒懷念最近吃的凍花蟹,蟹鉗就像雞髀般大。胡思亂想,又想到「一蟹不如一蟹」。其實應該是此蟹不同彼蟹吧。可能聯想更誠實,反映現實。
現時大閘蟹與凍花蟹也不及生蟹流行。日式蟹肉、蟹膏刺身不算普及。上海式醉蟹是上一代的美食。受歡迎的,是韓式醬油蟹。我對生蟹存有戒心,只是淺嘗過一、兩口。主要是衞生考慮。淡水蟹可能有寄生蟲。衞氏肺吸蟲的幼蟲可存活在蟹的內臟和肌肉。吃進身體,會穿過腸道,進入肺部,發育為成蟲。輕則引致長期咳嗽、咳血。嚴重可遊走進入身體其他器官,例如引致腦炎、癲癇。肺吸蟲的幼蟲只有徹底煮熟才可以殺死。無論是芥末、酒、醬油、藥材等,將蟹泡浸多久,也不能殺死幼蟲。所以進食生蟹,就有染病危險。南韓的全國調查數據顯示,肺吸蟲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一度非常普遍,到九十年代下降,但在本世紀初又再次上升。
另外,蟹亦可以帶有不同細菌。霍亂弧菌可引致霍亂,患者嚴重肚瀉,可引致脫水,而且傳染性高。副溶血性弧菌俗稱食肉菌,可引致傷口發炎。嚴重的細菌入血,可引致截肢,以至死亡。這些惡菌也不怕食用酒精和醬油。雖然清洗和泡浸可以除去一部份沾附表面的細菌,但生食同樣危險。
蟹,形態恐怖可惡,又帶有惡菌。魯迅曾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不過,大家都不怕橫行霸道,並且將它煮熟吃掉。想到這裏,又暗自高興。就跑去吃了個加油炸的蟹鉗。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鄭志文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