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次文化】
2020年東京奧運將滑板運動納入為新的競技項目,讓熱愛滑板文化的人興奮萬分。一塊滑板,讓人感受到在街上奔馳的快感。在台北,滑板讓大家認識彼此,還承載着離鄉別井的故事。記者帶着滑板從香港飛到台北,實地感受當地的滑板文化,同時推薦幾個到台北滑板必到的地點。
板仔聖地「性病」 高手過招
2003年啟用的內湖運動公園位於台北市內湖區舊宗路二段,有「極限運動場」之稱,免費提供滑板場、BMX單車練習場地、攀石牆等設施給市民使用。滑板場提供了不同高度的U形高台,平日日間的使用者約有10人,不會過份擁擠。同場還有平坦的跑步徑,在不影響其他使用者的情況下,可以用來輕鬆練習滑板,適合初學者與友人結伴前行。
場地面積大,而且不會有爭場的情況出現,缺點是公園內不設售賣飲料的商店或自動販賣機,記得先購買足夠糧水前往,因為場地空曠容易中暑。運動場位於污水處理廠上方,距離台北市區有一段距離,記者由大安區出發,需搭乘捷運和公車,車程大約40分鐘。
最具代表性的台北滑板地熱點,一定是板仔口耳相傳的「性病」,名字有點難以啟齒,其實「性病」是位於萬華區昆明街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大樓五樓提供性病的檢測和防治服務,已經有50年歷史。中心前的空地高手雲集,能讓你結識到志同道合、來自不同國家的滑板朋友。
記者在這裏遇上來自香港的滑板愛好者,其中一人形容台北是個滑板友善的城市,「台灣好正,因為香港很多保安(會趕走人),沒有地方玩滑板,雖然有滑板場,但滑板場玩得多會很悶。」
「性病」前的空地因為鄰近西門町鬧市,附近接駁捷運站,有琳瑯滿目的購物地點和餐廳,晚上造訪氣氛極佳,而且這裏讓人體會到台北滑板人的「流連忘返」精神,非常地道,值得一去。
像記者般的滑板初哥,在昆明防治中心空地少不免會有點壓力,若學藝未精又想加快進步,不妨由防治中心出發,經過西門町徒步區,踩到有「餐堂」之稱的中山堂練習一些滑板招數。在台北板仔的教導下,記者總算掌握到「跳起」的竅門。
這位板仔名叫陳麟,背後原來大有故事,來自花蓮、一心為了滑板而來到台北的他,至今已經在台北住了七年,「我那時候在花蓮,雖然有滑板場但是幾乎沒有人玩。有時候從早上一大早沒事做就出去玩,就翹課,所以我到現在還未(大學)畢業,明年一月要復學,當大七學長。」他因為崇拜台北的板仔,而直接在大學選科上填滿台北的大學,不顧一切來到台北,名副其實滑板人生。
台北101最啱打卡 地面平滑
如果想和自己的私家滑板去地標打卡影相,不妨前往台北101和市政府一帶。台北101外的空地地板平滑之餘,保安亦不會阻止你踩板。如果想在台北用滑板代步,就要注意行人路的坑渠蓋和坑紋;在單車路踩板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是在單車、電單車以外,另一個輕便的代步方式。如果想踩馬路,人在異地,要留意當地的駕駛文化,台北大馬路多,易生意外,要格外小心。
入滑板袋方便交通
這次記者帶着滑板乘搭飛機,國泰航空的安排頗為簡單,雖然滑板不能手提上機,但只需放進滑板袋內寄艙,並不需要拆除輪子,航空公司職員在袋上掛上「易碎品(Fragile)」吊牌後,便完成寄艙手續。
由於各個機場和航空公司對於非電動滑板都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以防萬一,準備好質料堅硬的滑板袋,隨時可以寄艙。謹記,帶私家滑板,即使滑板已經被放進滑板袋或大尺寸行李箱內,都有機會被拒絕手提上機。
在台北乘搭捷運時,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如何處理滑板,但是車站和車廂範圍內不能使用滑板,為免不必要的麻煩和妨礙其他乘客,請將滑板放入滑板袋。
記者:陳韻如
攝影:陳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