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在過去一年半減少燃煤發電,惟中國燃煤發電廠卻有增無減。有研究發現中國目前正建設的煤電設施,增加的發電量相當於整個歐盟,認為是達成《巴黎協定》減排目標的主要威脅。
歐美徵碳稅變相補貼中國
中國依賴煤炭發展經濟,在2006年至2015年大量建設煤電廠,但除多個城市空氣嚴重污染,更導致產能過剩。中央政府2015年試圖遏制,但繼續允許省級政府發行新的燃煤電廠許可證。總部在美國的「全球能源監測組織」指,由2018年至2019年6月,外國將煤炭發電量削減了8.1吉瓦,同期中國增加43吉瓦,足為3,100萬戶家庭供電。
英國牛津大學經濟政策學者赫爾姆指,歐美徵收碳稅其實正變相補貼中國,讓中國出口產品在能源成本較低下具巨大競爭優勢,要平衡情況就加中國貨的入口稅。
在北京,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稱,歐盟倡議建立「碳邊境稅」將嚴重損害國際社會對抗全球暖化的努力,要防止單邊保護主義損害世界經濟增長前景,及影響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意願和信心。他又指,中國去年人均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約4%,比2005年累計降低45.8%,提前達到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諾,基本扭轉了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另外非化石能源佔能源使用總量達14.3%,但避提整體碳排放數字。
英國廣播公司/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