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源尋味】
「去曼谷?咪又係行商場食海南雞飯豬手飯……」對這個香港人的另一個鄉下,我們好像厭了。其實,識食可以好多元。經營四代打卡名店全年不熄火的牛筋牛雜;見過但不敢叫/不懂叫的地道沙律;走出曼谷市,可找到扎根泰國三代的潮州人炮製的滷水鴨,還有娶了泰國老婆的香港仔,向你作一日三餐私心推介。食在曼谷,可以不單調。
在曼谷市中心東面,鄰近Big C,有一家食肆的招牌,以中文字寫着:郭炎松。門口有個很大的鍋,鍋裏面有牛的不同部位,堪稱全泰國最有氣勢的牛肉食肆。
這家小店由郭氏三代人打理,歷經40年,爐灶和陳設都跟開店時沒有兩樣,是曼谷最老牌的味道。泰國的華人食店,通常都是整個家族一起經營,這個郭氏家族就起碼有十位成員一起打理店舖,包括第二代老闆郭自發和太太、大兒子郭金好即第三代老闆、新抱和兩個孫女,還有三個女兒、一個女婿,剛好十個人,歷經四代。他們的中文名都是由爺爺郭炎松改的,即是此店創辦人,但到了現在,他們只記得名字的發音,已經忘了怎樣寫。這麼多家族成員一起經營一家食肆,在現今社會算是相當罕見,有非一般的親情味道。
大小爐交替 保持湯底溫度
門口的大鍋可算是曼谷的知名景點,路人走過都會拍張照,打個卡。這個鍋的確很有名氣,除了尺寸奇大,更因為它的爐火40年來不曾熄滅。晚上大爐熄了,就會開旁邊的小爐,繼續保持湯底的溫度。
鍋中物當然是鎮店之寶,每天早上他們都會再燉一鍋,重新放入藥材香料和煮好的牛肉、牛筋,還有牛鞭等牛雜,客人點菜後,員工就會在這個牛全鍋裏面撈出客人要的部位,眼明手快。
這裏最多人吃的是牛肉牛雜粉和牛肉火鍋,還有滋補的藥材燉牛性(即牛鞭)。如果吃完覺得燥熱,可以喝他們自家製的涼茶,材料包括羅漢果、洛神花、龍眼和菊花茶。但令記者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牛鞭,而是牛百葉,非常薄而爽脆,他們每天早上都會人手切開一塊塊,是少見的手工食材。
40年光陰,除了可以由店裏面陳舊的裝潢看得出,更可以在大鍋的周圍見證到。因為燉牛肉火候很猛,煲出來的牛油會升上來,流到鍋邊,所以鍋邊有一圈非常厚實的牛油迹。
大兒子郭金好原來當年的夢想是養魚,但因為是家中唯一男丁,一定要繼承牛鍋店,他就將這個小小的夢想放在樓上的角落,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一人緬懷一下這個不可能變成現實的夢,而在魚缸旁陪伴着的,就是二十年前已經離世的爺爺郭炎松的照片。
郭炎松
336 338 Ekkamai Rd, Khlong Tan Nuea, Watthana, Bangkok
最近BTS站:Phra Khanong(步行32分鐘)
Travel Memo
機票:
香港航空來回香港及曼谷,經濟客位連稅約1,895港元起
簽證:
持有效特區護照及BNO均免簽證
滙率:
100泰銖約兌26港元
鳴謝:
香港航空
採訪:楊平
攝影:陳可峰、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