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
【本報訊】去年獲2.2億元公帑資助的生產力促進局,管治表現未見起色。審計署最新發表兩份針對該局行政管治,以及其顧問、研發及培訓服務的報告書,全方位抨擊該局行政及管治的17項問題,包括表現持續無法達標;人事管理政策亦欠佳,過去五個年度職員流失率平均達19.2%。機構更疑「上樑不正」,至少三名理事會成員曾缺席超過半數會議。生促局為企業提供的顧問服務,過去五年有25%項目屬蝕做,累蝕3,300萬元,但仍無法完成「跑數」目標。
記者:鄭啟源
審計署10年前揭發生產力促進局「十宗罪」,事隔10年再為該局「把脈」,發現問題仍然叢生。審計署昨發表生促局行政與管治報告,列出該局17項管治問題。生促局過去五個年度,每年需滿足22至30個表現指標,但各年至少五項表現不達標,最惡劣的2014/15年度,曾有多達10個項目不達標,達標率僅約67%。其中培訓課程收入一項,生促局已連續五年度不達標;另有三項指標曾試過三年或以上不達標。
人手流失多 有理事缺席逾半會議
報告又發現,生促局人事管理出現嚴重問題,人手流失率長期偏高,過去五年度平均達19.2%;遴選過程方面,試過有遴選小組主席與應徵者為朋友或前同事關係,有利益衝突卻未避席。報告又發現,該局處理申領公務酬酢、公幹安排同樣問題多多,出席公務酬酢場合時「職員多過客」,涉違反指引,員工離港公幹亦經常未審批已出發。
在採購程序上,審計署發現生促局去年底採購機械臂時曾「拆單」,將總值63萬元的採購合約,分成兩張分別約21萬及約42萬元定單,疑為避開超過50萬元採購要招標程序。在最高層理事會層面,23名理事中,三人被評為會議出席率偏低,其中一人出席率不足一半,會議紀錄的擬備工作亦「例遲」。部份理事會成員亦平均遲交利益申報表約15天。
審計署在另一份報告指,生促局過去五年度完成4,299個顧問項目,多達兩成半個案蝕本,總虧損3,300萬元。即使蝕住做,該局提供顧問服務宗數仍未達標,隨後索性修改項目定義,將服務費逾5,000元的實驗室測試等製造支援項目納入顧問服務計算,至上年度才達標。生促局亦涉違條例要求,承接香港以外蝕本顧問項目,過去五年度接308宗,累計損失約141萬元。至於該局提供的培訓服務同樣長期不達標,目標收入雖已不斷調低,惟實際收入僅達目標的47%至65%,收入更有倒退迹象,由2014/15年度的1,290萬元,降至上年度760萬元。研發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生促局雖有123項專利,但只有四項能為該局帶來共150萬元,特許或授權費收入。
生促局主席林宣武稱,報告中多項建議已付諸實行,其餘亦已有計劃盡快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