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結束,全港仿似吐氣揚眉,當中最大的諷刺莫過於那群常常主張止暴制亂的「沉默大多數」,在民意上卻只是「沉默的少數」。
新當選的很多都是初哥,他們的背包無比沉重,每一張選票都是抗爭者的血和催淚彈的淚,如何乘勝追擊,妥善運用未來資源,以至追究舊建制主導下的區議會有否私相授受之惡事,為區民發聲云云,他們任重道遠。
網上已有不少人計算黃色陣營能賺進多少資源,除了表面的工資外,其實區議會背後還有極多重的利益連結,藍某之前從事建築,多多少少都親耳聽聞過,譬如某區建天價行人天橋、又或甚麼億元巨型音樂噴泉;這些民生項目說穿了,都是無法在枱面上看到的利益輸送鏈,建制派之所以手足無措,全因為未來數年間,這些辛苦建立廿年的利益鏈統統都斷掉了。
建制輸了資源,更輸了聲望,民建聯本來有逾百位區議員,現在只剩廿位,主打中產的新民黨更是瀕臨亡黨,區議會捧蛋,這些都是公關災難:他們的崩盤,是香港回歸以來中央治港無方的敗證。於是這便衍生出最關鍵的問題:身在北京的大老闆,要問哪位回水?誰該負上重責?
阿爺非萬能必勝
中央在港的情報機構,以至擁有最大行政權力的特區政府,這回必要負上重責;錯估民意,對上隱瞞實情,令區選崩盤,也間接令人覺得阿爺非萬能必勝,歌利亞真的會被大衛擊敗。
這必須歸功於香港人的民氣,我們嚥着這一口氣,默默地承受來自當權者漫山遍野的輿論圍攻,這是連續五個月的苦痛,是對香港人意志的試煉,我們終向歌利亞拋出石頭;藍某所以覺得香港尚未絕望,是因為中國土地上的這個小不點,也只有這裏,能一次又一次創造奇蹟,我們懂得反省、思考、判斷、選擇,在沒有言論自由的彼邦,一切就是夏蟲不能語冰。
內地微博上排山倒海對香港區選後的惡言,此刻我們笑而不語。
黃貫中歌曲《十八》中有一句歌詞,常在我心:「發覺這地球原來很大,但靈魂已經敗壞」,這句是歌者對世道的體會,正常人聽到或唱到這句,唏噓感悲從中來;但藍某想告訴大家,不要懷憂喪志,因為我們就算在最風雨飄搖的時代裏,香港人的靈魂尚未敗壞,願諸位高潔的靈魂,繼續守護這片土地。
藍友斑
http://fb.com/bernardlamhongkong/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