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食物 - 邁克

尊重食物 - 邁克

對食物的尊重,一定需要從小培養,凡是有填肚功勞的,無分貴賤一律不能浪費,而且基於禮貌,不可以隨便往別人碗裏探頭探腦,遑論指手劃腳說三道四,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你食你的魚翅,千萬勿犯賤詆毀別人的粉絲。上世紀中「環保」概念尚未普遍成形,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卻人人皆明白,我們當兒童的時候,「冇衣食」是一宗瀰天大罪,小女孩還要飽受「食剩飯第日嫁豆皮佬」的心理威脅,片甲不留是美德,不是暴發戶荒謬想像中的寒酸。天主教徒開餐前低頭唸唸有詞感恩,白雲蒼狗瞬息萬變,上天沒有欠你這一刻的清茶淡飯,更不擔保今天有的明天還有,因為懂得,所以謙卑。

最近重看米路士科曼早期名作《消防員舞會》,仍舊笑中帶淚。六十年代初社會主義下的捷克,百姓生活捉襟見肘,救火隊為榮休隊長辦歡送派對,附設抽獎遊戲,獎品擺在會場一角,結果人多手雜,音樂響起沒多久就一件件不翼而飛,而最先被偷的,當然是引人垂涎的食物。民以食為天,有舞照跳馬照跑的承諾又如何,餓起來什麼都假。這方面張愛玲的《怨女》有生動的描寫:某天下午豆腐西施的外公外婆突然到訪,玲瓏剔透的她善觀氣息,「他們一定又是等米下鍋,要不然這麼熱的天,不會老遠從鄉下走了來」,於是「也不問他們吃過飯沒有,馬上拿抹布擦桌子,擺出兩副筷子」。「她替他們裝飯,用飯勺子拍打着,堆成一個小丘,圓溜溜地突出碗外,一碗足抵兩碗。她外婆還說:『撳得重點,姑娘,撳得重點。』」那碗飯的賣相令人想起《梁祝》的山墳,難得迷信的外婆毫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