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水都」威尼斯不少歷史悠久的建築物今個月飽受半世紀最嚴重的水災蹂躪,當中以始建於九世紀的聖馬可大教堂處境最為嚴峻;總理孔特形容:「雖然現要計算損壞程度是過早,但有可能已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這座教堂最初只為存放威尼斯商人由埃及偷運出來的聖馬可遺骸而臨時建造,座落於全城地勢最低點,興建至今逾千年的歷史裏僅經歷過九次水浸。隨着碼頭與橋樑建設改變了水位與潮汐規律,加上氣候變化影響,威尼斯越見容易遭受嚴重水災威脅。
如癌症般影響結構
今年洪水更是淹沒了聖馬可大教堂的前廊、領洗池、地下聖堂,水壓也打破了它的玻璃窗。意大利文化遺產和活動部秘書長納塔西指,「洪水不僅入侵了原本去年淹浸的位置,而是整座教堂」。專家也擔憂,教堂的黑白色角礫岩柱會面臨結構上的損毀,而且精細複雜的馬賽克與瓦片也會被鹽水侵蝕。
另外,聖馬可廣場後方的聖梅瑟堂淹浸情況同樣慘不忍睹。非牟利保育組織「威尼斯人遺產」負責人羅西指,「它們很多都座落在低處,而且依然在使用18世紀核桃木製成的長椅,很難把它們從水災中拯救出來」。
縱使威尼斯的運河習慣被水包圍,但羅西指,關鍵問題在洪水所含鹽分會危害古蹟結構,「鹽分滲入無論是大理石、瓷磚、灰泥、木材等建築材料,之後都會在天氣轉乾時結晶並向上移動,從地面爬升到二樓」,年復年之下會對建築結構造成癌症般的影響。他指,若要進行修復,必須盡快把積水泵出,然後把整個位置清洗數次,以除去鹽水。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