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全球暖化對歐洲洪災的影響,科學家作了全球首個跨國和跨年代研究,顯示「歐洲洪災情勢明顯與氣候變化有關」,洪水重災區在50多年間北移,大水來得更密;東南部突發豪雨成災的威脅就增多。
著名科學期刊《自然》8月底刊出的研究,由維也納科技大學「水源系統中心」總監布洛施爾(Günther Bloschl)主導,團隊追溯1960年至2010年間、全歐洲逾3,700洪災檢察站的河流每年最高流量,發現西北部洪災增幅最大,重災區如蘇格蘭、法國沿岸和挪威部份地區河流流量每10年增加18%;冰島至阿爾卑斯地區河流氾濫情況則每10年增加11.4%。
研究又顯示,歐洲西北原本每年只有1%可能發生百年大洪災,現變得越來越頻密,50年到80年就來一次;洪災頻繁是因為大氣變得濕潤,令雨勢更大,風暴也移動得更慢,河床集水自然就更多,導致氾濫成災。
相對於西北部,歐洲東南部大洪災相對減少,河流流量以每10年23%比率下跌,但突如其來的豪雨次數增多,突發洪災危機亦隨之增加。
面對河水氾濫每年在全球造成逾千億美元(7,800億港元)損失,布洛施爾希望研究可助各地政府及早更新防洪政策。
《氣候內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