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係科形象一鋪清袋

公共關係科形象一鋪清袋

因應2014年雨傘運動中,警方與記者多次發生爭執,並有記者被捕,2015年警方與五個新聞組織進行閉門大型交流會後,要求記者在大型示威活動採訪時,佩戴記者證及反光衣,而時任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羅燦要求將傳媒聯絡隊編制常規化。警方年底終正式成立逾百人的「警察傳媒聯絡隊」,配合公共關係科,在大型活動出動。

記協執委陳朗昇指雨傘運動期間,在佔領現場負責協調的傳媒聯絡員職級低,無能力與警司級的現場指揮官協調,他與前線警員爭執,被噴到滿臉胡椒噴霧,傳媒聯絡員卻視若無睹。改革後,傳媒聯絡隊終由高級督察、總督察或警司等職級的警員進行協調工作,但一直由警員自願兼任。2016年張德江訪港時,傳媒聯絡隊曾動員80人。警方回應《蘋果》查詢表示,平均派駐30名隊員到示威現場,但從過去五個月衝突現場觀察,人手明顯不足。

現職立場新聞的陳朗昇表示,反送中運動前,傳媒聯絡隊在不少場合均能發揮協調作用,警員執行職務亦讓記者拍攝現場情況。他舉例,2017年特首選舉,為防示威者,警方設下防線,但記者即場與傳媒聯絡隊商討,獲安排位置,可拍攝候選人的車輛離開會場。

過往主力負責保安新聞的陳朗昇指,謝振中主政警察公共關係科後,曾銳意改善警方與傳媒的關係,不時邀約記者去BBQ、踢波等聯誼活動,亦有傳媒聯絡員到場,表現友善。

堅持尋真相 無懼name & shame

「但呢幾個月就一鋪清袋。」近月示威中他鮮見藍背心協助前線記者,反擔任了警員工作,「(防暴)衝就一齊衝,仲越跑越快去捉埋『暴徒』」。數周前,他在灣仔採訪,有外籍人士拍照,被藍背心勒令後仍不願離去,藍背心卻忽然扯他進警察防線。該男子最終沒被捕,「但都嚇儍咗我哋,原來你會拉人㗎,你一轉身就話我阻差辦公拉我咁點算?」

警察公共關係科人員常以「記者朋友」稱呼,但對待「朋友」的態度卻與正常人很不一樣。陳記得,10月在元朗的示威採訪,被曾相識的傳媒聯絡員查身份證,「你知我係咩人,知我係傳媒,身上有合資格記者證,都要嚟搞我?」

月初警方記者會,陳朗昇有份戴頭盔抗議,多名藍背心想驅趕他,索性大叫:「陳朗昇吖嘛!唔好推啦!」陳形容態度如反黑組,「我即刻鬧佢,你冷靜啲啦,你唔好以為『name & shame』我哋會驚先得㗎」。

他點出,傳媒聯絡隊失去了「聯絡」的功能,正因警隊視傳媒為對立方,「(警方)唔願意見到有同事對我哋太客氣,(藍背心)於是唔想喺同事面前顯得太過遷就我哋,但咁就失去咗佢哋嘅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