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股市走資風險升溫

環球股市走資風險升溫

相信大家都不會否認,今年環球市場最重要的主軸是中美貿易談判,不論由年初的友誼表現忽然在第一季末反面,到第二季和第三季以不同形式的開打,關稅?科技戰?貿易禁令?各色各樣的消息令環球資金亂流,加上美聯儲的急轉彎式「保險性減息」,投資市場亂上加亂。到了今天11月底,投資者仍是心大心細,在提險和避險之間徘徊。年底前只餘下廿多天的交易日,持貨者應如何部署?

貿易協議或明年才拍板

先說持貨者,須看看持有甚麼資產。可能本年風險因素較多吧,比年前多了投資者透過不同工具增持了債券;彭博巴克萊環球國債指數,年內表現約有12%增長,主要受惠於各央行減息行動,以平穩保守的投資者來說可算是不錯的表現。

利率期貨顯示年底前美息將維持不變,加上明年初風險因素料再次升溫,如中美貿易第一輪協議很有可能延至明年才決定、脫歐死線在1月31日、環球經濟衰退陰霾等,因此持有國債作為穩定投資組合是需要的。

企債或高息企呢?彭博巴克萊環球高息債指數,年內表現約有9%增長,主要受惠於年內與國債息差收窄,可是在11月起已明顯走高,反映本藉早前提險情緒的高息債有套現之勢;尤其新興市場債,如持有此資產而比例較高者,可考慮分段套現再等待明年初局勢再作考慮,畢竟今天的風險只是延後而非解決了。

持有股票的季內表現應是不錯的,環球18個主要股市中(4個美洲、4個歐洲、10個亞洲),只有印尼股市出現0.5%跌幅外,其餘全線上升;主要受惠於10月中,中美傳出有可能簽訂第一輛協議。今天呢?大家都明白年內簽定協議的可能性越來越低,甚至連見面地點都沒有進一步消息公佈,那何況協議內容?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資金從股市套現的步伐近日越來越明顯,尤其季內受惠美元下跌而資金流入的亞洲股市,投資者可參考美元指數,如短期內升穿98水平,料套現力量會更大。

恒指下行壓力大增

恒指當然不能倖免,內憂外患已毋須多解釋,但投資者須知恒指成份股的分歧越來越大。下半年至今以中國業務為主的國指與香港業務為主的MSCI香港指數,表現差距約6%,反映兩者皆受外圍影響但本港業務為主的受影響更大。

根據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本港已進入技術性衰退,本行預期全年增長將是負1.7%,即正式(非技術性)衰退;明年盈利預測將被下調,即預測市盈率將急升後加大恒指下行壓力,何況本季已過了一半,本港經濟走勢難以樂觀。沒有持任何貨者又如何?筆者認為餘下交易日可投資的空間不多,倒不如花點心思準備假期與身邊人的活動,友情、親情、愛情無價。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