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屆區選由於沒有「白區」,而民主派在選前以「五大訴求,一起公投」反送中宣言作主要政綱,令區選變相成為一場民意公投戰。還顧全球不同地區公投,有七成投票率可謂絕無僅有,最早提出將區選視為公投戰的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指,破紀錄高投票率令選票數字更具代表性,惟最後仍要看建制與民主陣營得票比例。
翻查資料,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的投票率高達72.21%,當中51.89%支持脫歐,48.11%支持留歐,脫歐派以些微比率壓倒對手,卻同時引發之後連串脫歐方案爭議,主導脫歐方案的文翠珊更因此辭任首相下台。加拿大魁北克就曾在1995年舉行獨立公投,當年投票率更高達93.52%,結果獨立訴求以50.58%反對力壓49.42%支持被否決。
高投票率具代表性
不過,同樣追求獨立,但公投投票率卻不一定高企。西班牙加泰地區2017年舉行獨立公投,被西班牙政府指控根據憲法法院判決認定為非法,拒絕承認投票結果及力阻,最終531萬多登記選民中,僅錄得約43%投票率,但支持獨立的民意卻高達92.01%,似乎公投只成為量化民意的工具。最後同年10月27日加泰正式宣佈獨立,但換來西班牙政府打壓,政治領袖更被通緝和判刑,近期仍續有連串抗爭運動。
台灣亦有舉行全國性公民投票,去年台灣「九合一」大選綁十個公投議題,當中以「愛家公投」和「平權公投」的對決最備受矚目,而各議題的投票率,則介乎54.51%至55.89%不等。
戴耀廷指,公投中主流意見並沒有要求訂下起碼的投票率,而如果真的有,大都是要求五成登記選民參與,其中英國Brexit(脫歐)因逾七成,故合乎標準。而高投票率,反映更多人民在公投中作表態,選票數字自然更具代表性。不過香港情況除高投票率外,他相信更大重點是藍、黃兩大陣營的得票比率,但要待點票完成才能計算,而他個人估計是反對派或民主派陣營應可大勝。
■記者陳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