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內地房企巨頭萬科以「活下去」作為例會口號,如今看來並非虛傳。內地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截至本月20日,今年已有446家房企破產,平均每日有1.5家破產,創歷史紀錄。執笠房企以中小型為主,但亦不乏大型開發商。破產原因多因當局嚴控融資貸款,企業借貸成本高昂,致資金鏈斷裂。
房地產過去曾是內地最賺錢行業,但在經濟下行情況下,房企面對需求減弱及融資困難,步入寒冬。《中國基金報》報道,房企近年頻從海外市場高息舉債,出售地皮及項目股權,以回籠資金。在港上巿的內地房企時代中國(01233)甚至強制要求所有員工「賣樓」,管理層達標不足50%即可能被炒魷。一系列動作背後反映房企身處困境。
融資困難致資金鏈斷裂
內地法院公告網近日刊出長達30頁的破產名單中,多數為中小房企,但也不乏躋身百強的知名房企。本月14日,廣東證監局公佈「頤和地產」,截至今年5月31日共有九筆債務違約,涉額超過50億元(約56億港元)。頤和地產資產只是19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211億港元),今年上半年虧損達1.15億元(約1.28億港幣)。
僅今年上半年,80家上市房企有息負債總規模達6.61萬億元(約7.35萬億港元),恒大、碧桂園、保利等20家房企負債規模超過千億。即使過去經營良好的房企如五洲國際、新光集團等,也先後爆資金鏈危機。被踢爆的資金鏈問題只是行業冰山一角。香港上市內地房企「當代置業」,去年12月及今年2月先後發債3.5億美元(約27億港元),年利率均高達15.5%,創2018年亞洲公開債券發行票面利率新高。
經濟學家:八成開發商將倒閉
內地當局對融資審查日趨嚴格,即使房企用子公司尋求融資,也要披露融資目的,難再鑽漏洞獲融資。「財務槓桿過高、資金斷流、融資跟不上、借錢還不了。」北京某中型房企負責人指,過去房企依賴持續不斷的現金流和不受限制的高槓桿,如今這種模式卻成為枷鎖。經濟學家馬光遠斷言,「未來中國將只有20%的開發商活下來,80%的開發商都會死掉!」。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向《蘋果》記者指,內地房企資金回籠慢,向來靠借債發展,一旦官方收緊融資政策,「地產商不能用地產項目做按揭,加上內地目前融資監管甚嚴,央行減息緩慢,中小型地產商壓力難解,到最後難免破產收場。」
《中國基金報》 /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