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面對政治問題,以托市解決:放寬按揭保險計劃,令樓市低位有承接,樓價指數反彈1.5%,創29周最大反彈幅度。然而港股表現未有好轉,就業環境轉弱;更重要是中國新盤已在減價促銷,反映內地購買力轉弱之餘,內房企業減價賣樓歷來並不手軟,未來香港私樓供應持續高水平,存貨需要減價求售。在南下湧港的內房帶頭下,新盤劈價潮恐怕已展開。
聯交所資料顯示,有公佈平均售價的內房中,恒大(3333)及雅居樂(3383)近月已密密減價,其中恒大10月合約銷售均價已跌穿萬元水平,至每平方米9,336元人民幣。兩間內房過去半年均價已下跌13%及18%。評級機構標普亦指,內房融資困難,要減價促銷,料明年底內房毛利率中位數將跌至低於30%,往後或再跌至25%。
港股表現差 難推動樓市
內房減價非新事,去年亦有指資金回籠慢,恒大實際低至七四折;碧桂園(2007)個別提供八折優惠。有報道更指,萬科(2202)旗下樓盤開價曾以低至五五折推出,可見內房劈價絕不手軟。
回到香港,部份新盤已變相減價10%至17%,二手業主欲成交亦要減價求售。未來供應情況,令持有存貨的一方漸漸變得不利。今年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供應量可維持在較高水平,包括9,000個貨尾單位、6.4萬個興建中未售出單位,以及兩萬個在已批出土地上可隨時動工興建單位;估計未來五年每年平均落成量約1.88萬個,較過去五年平均數增加約兩成。政府較早前預測2020年,私樓落成量達2.78萬伙,為近年最高水平;其後差估署修訂至2.01萬伙,仍較過去水平高;至2021年仍維持2.3萬伙的高水平。
今年出售的樓花,或許已在消化2020年供應高峯期的單位,但據統計,現時正在出售的新盤中,不少出售數量少於一半,部份原因當然是銷售程序及策略,但以現況推斷,未來六個月賣樓,將要面對存貨及再下一年的新樓花競爭;在購買力未有增加情況下,減價出售將成去貨主要動力。
影響本地樓價指標,最明顯是港股,每當港股出現跌勢,樓市最終亦要跟隨股價下跌。恒指數度反彈亦無功而回,仍在年初水平上落,樓價則仍較年初水平為高。另一推動樓價再升原因,是二手樓價上升,「父幹」轉按以便下一代夠首期上車;惟二手持續劈價出售,水降船低,靠資產市場氣氛推升樓價的力量不足。
前景未明朗 置業趨審慎
近日樓市反彈,主因放寬按保,但只能吸引實力較次一級的買家上車,只是短期效應。可以推斷,此類買家較受就業市場影響,最新失業率上升至3.1%,較早前超低水平2.9%微升。近月本地消費結構出現劇變,坊間開始對就業前景出現信心危機,置業轉趨審慎,亦解釋新盤轉淡原因。
再加上香港社會事件,連鎖反應竟會令深圳第三季GDP按年增長5.15%,創最慢紀綠;加上中美貿易戰前景未明,香港就業危機「we connect」深圳甚至其他省市,置業計劃亦要延後。內房劈價內銷轉出口至香港,由內房帶動香港新盤劈價潮;參考去年內房樓盤減幅,香港新盤恐怕實際要再減價兩成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