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過去五個多月,港人付出鮮血抗爭,示威者被警員打至頭破血流,甚至險喪命於真槍實彈下。國際關注的區議會選舉今日舉行,民間記者會指出,暴政種下的血債不能以議席補償,但區選仍是港人在議會制度內抗爭的第一步,選民的一票,可以將港人爭取民主公義的民意量化,向國際社會展示港人對抗極權的無比決心。
以往18區區議會由建制派議員佔大多數,令地區事務常向政府傾斜,變得離地,甚至無法有效保障當區居民的生命財產。例如面對警方濫權變本加厲,由在黃大仙向街坊施放催淚彈,到擅闖屯門屋苑逼居民跪地面壁受查,甚至將催淚彈射入住宅單位內,事後沒有建制派區議員為街坊挺身而出追究警暴。
民主派當選助鞏固抗爭力量
民間記者會表示,區議員其中一個重要職務是保障居民人身安全,若反建制參選人在區選中大勝,有更大力量保護當區居民,如監察警方有否暴力執法、非法進入私人地方、區內會否有黑勢力無差別襲擊平民,甚至有否設立監控市民的智能燈柱等。今屆選區有很多參選人是當區居民,較只懂派蛇齋餅糭的「空降」建制派參選人,對地區有更深厚感情,會與居民齊上齊落,若由建制派勝出,警黑勢力或會更猖獗,更肆無忌憚侵害居民權益。
民間記者會又指,逆權運動在18區遍地開花,獲得不同階層及不同年紀的和理非街坊參與,顯示公民力量已如流水般走遍香港每個角落,足以影響整場運動的結果,若能於區議會踢走建制派議員,制訂民心所向的地區政策,能鞏固抗爭的地區力量。
政府多番渲染示威者的暴力行為,會影響區議會選舉能否如期舉行,不過網民已發表《連登共同宣言》,呼籲港人今日齊投票,明言絕不破壞區選。
民間記者會表示,港人不會無故剝奪自己和他人的選舉權及被選舉權,並相信在民主社會中,選舉是量化民意的工具,「所有深愛香港的香港人都應該投票」,彰顯政治訴求,抵抗種票,在不同戰線中築起堡壘,直至終有一天,五大訴求全部實現。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