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區議會一向亂使公帑,得益者往往是建制派。審計署過往曾揭發,多區的建制區議員涉嫌「自己批自己」,即使有利益衝突亦不用避席。民主黨元朗區議員黃偉賢直言,區議會根本是派錢機器,建制派「谷人」入委員會,經常批出撥款予其衞星組織,壯大地區勢力。
撥20萬播高志森舊片
根據民政事務局文件,單是議員薪金及營運津貼,建制派超過300議席已經可領取2.7億元固定收入。但更大權力在於申請撥款,由建制和鄉事主導的元朗區議會,亂批撥款更是常態,南屏區議員黃偉賢指近年最大爭議莫過於2017至18年度計劃撥款近20萬元,播高志森25年前舊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高志森可穩袋電影版權費5萬元,而申請放映的新界居民協會,主席為民建聯成員,申請自然在議會獲推薦排隊撥款。
黃又指出,大至千萬元,小至幾萬元撥款,建制派都有辦法益自己人。他舉例,每個季度區議會「文化、康樂及體育事務委員會」都會收到大量衞星組織申請活動,每項撥款可能只是2至3萬元,加起來已經足夠兩、三個全職員工一年薪金,「建制派咪咁樣用區議會嘅錢養住一班人喺度」。每年國慶更是自肥好機會,黃指建制議員曾搞「天價盆菜宴」,100萬元撥款只花了三成買盆菜,其餘經費用來搭天幕,承包的公司「梗係益吓自己友,我幫你一次,張單開大啲,下次你咪免費幫返我做一次」,梁振英年代推出的「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每年預留每個區議會1億元,「建制派咪係咁谷人去小組委員會,過半數乜都批得,有用冇用益咗自己人先」。
2017年審計報告可印證黃偉賢的說法。報告狠批涉及利益衝突的議員,近六成情況可以繼續開會參與審批撥款;例如觀塘民建聯曾提交歌唱比賽撥款申請,會議有33名議員出席,當中16人為民建聯成員,但不用避席,11萬元撥款最終通過。
■記者歐陽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