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曾經有過不少電影用選舉來做題材的,而有趣的是,絕大部份都是以黑社會來做故事背景。現實世界中的選舉或政治電影,在外國有很多,但香港卻極少拍,為甚麼?近廿年的原因,很大機會都是因為政治敏感吧,但我覺得真正的原因,是香港人對政治從來沒有甚麼熱忱,你看每一次臨到投票時刻,殺到埋身的時候,全港人就會一起紛紛問人「畀貼士」,就知道其實他們平時根本就都沒有關心過政治。
說回電影吧,在香港關於黑社會選舉的電影,我比較深刻的有兩齣。《97古惑仔戰無不勝》配合着97回歸的政治氣氛,以投票選揸弗人作為主軸。故事說到山雞要與另一古惑仔生蕃爭奪洪興屯門揸弗人的位置。電影嘛,當然要將選舉寫作正邪對戰,系列主角之一的山雞當然是好人,而本身生於屯門的生蕃就因為被對家社團東星操控而被寫成為壞人。
當年電影殺入結局的高潮,竟然是一場於屯門戲院舉行的競選人論壇,在當時來說是甚有新意的,而二人唇槍舌劍過後,最後的結局猶如一場法庭戲一般,找出一個證人證明生蕃被東星操控,而生蕃又一時口快說出了「東星耀揚」的名字(對,即是《審死官》「山西布政司嗰五千両喺入面呀!」那招),之後再加場大打作結,都算是公式之中變出趣味的。
另一齣就是杜琪峯導演的《黑社會》,任達華飾演的樂少與梁家輝飾演的大D要爭奪話事人之位,本來靠着一班長老的投票故事已有定案,可是之後有人不服氣,劇情筆鋒一轉,由投票變成象徵着話事人身份的「龍頭棍」之爭!於是兩大幫派的人物就爾虞我詐、你爭我奪、腥風血雨……故事中,有義氣,不搞毒品生意的樂少是主線的好人;會違反規矩又火爆衝動、喜愛用錢收買人的大D是壞人。最後呢,飾演好人的樂少主動與大D講和,平分天下,盡顯樂少的大量與風度。
電影世界如此,而不知是否看得太多電影的關係,香港人來到現實世界,面對選舉都習慣抱着同一個心態去看待,總之就是正邪對決!一定有一個是好人,一個是壞人,他們投票的方法就只有找出「好人」,怎樣找呢?不就是文首所說的問貼士吧,總之有人告訴你這個人是黃,你就投;那個人說藍,你就不投(當然都可以反過來吧,無論哪個陣營都會覺得自己就是正義的吧),統統二元化法,極為簡單。
那麼,你就明白為甚麼香港拍不到真正的政治電影,因為香港人就是喜歡用着童話式的二元思維,去面對複雜的政治。黃藍之爭你當然無得揀,得一個黃(或得一個藍)你都只能含淚投票,但請由今天開始,含淚之前都望一望政綱,看一看選舉論壇,了解一下你那一票究竟投了給甚麼人,若然他黃得來原來是廢的,得把口的,你含淚讓他當選後,都至少懂得監察着他,下屆阻止他再選,否則香港人永遠都只會活在含淚投票的無間地獄中。
電影《黑社會》其實還有個最最後結局的,在整齣戲做着「好人」的樂少,最最後還是拿起大石頭,一下一下的打死了大D,原來他是「壞人」。
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根本就從來沒有絕對的好人。香港人,我們還可以含淚被那班疑似好人出賣多幾多次?
撰文:陳詠燊
奮鬥房
《逆流大叔》編劇、導演,寫了18年劇本,自覺最代表到個人思維其實係《追擊8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