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一役 - 陳惜姿

理大一役 - 陳惜姿

理大一役慘烈之狀,令我想起經典電影《巴比龍》,兩個罪犯被困有如地獄的法屬圭亞那監獄,千方百計逃走,屢敗屢試屢試屢敗。幾十年過去,二人已變老頭,牙齒掉了幾顆,認命的路易斯(德斯汀荷夫曼)已然放棄,逃到孤島一隅搭建小屋安定下來,雖被困於小島,但在懸崖邊面向大海,總算有一自由角落,悠然自得。

胸膛有蝴蝶紋身的亨利(史提夫麥昆)卻不然。在那個天涯海角,沒有獄警追捕,無人管他死活,他本可和同甘共苦的路易斯毗鄰而居終老。但他要追尋終極的自由,跟路易斯道別後,縱身一跳就潛入茫茫大海,擁抱未知的將來。看到這裏,觀眾心也累了,不禁問:人為了自由,可以付出多大代價?可幸,最終他成功到達彼岸,成了自由人,寫成Papillon一書記錄這段真人真事。Papillon是他胸膛的蝴蝶,象徵追求自由的靈魂。

被困於理大的學生,用盡千方百計逃走,游繩者有,沿沙井潛入下水道者有,在陌生的密閉空間,沒有任何訓練與裝備,後者是自殺行為,但為了逃走慌不擇路。看着,非常心痛,過千人集結於理大是聲援手足,不見得都是擲汽油彈的所謂暴徒,只為警方一句「所有人都會被控暴動」而受驚,拼死留守。

提出檢控的是律政署,會否告暴動罪,不是警方說了算。但警方這句話,把年輕人趕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