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臨近,連儂牆亦成為社區聚腳點,聚起的一群牆民,結成一股社區的有生力量,甚至落力為區選義工。這邊廂,西灣河一條廢橋化身連儂橋,區議員兼牆民麥德正,一度每周舉辦「區議街頭」,從頭解答區議會問題等。那邊廂,油塘四個選區有素人出戰,硬撼自動當選多年的建制派,一眾牆民也主動全力幫忙,只因一個問句:「你連光復自己社區都光復唔到,講乜咩嘢革命?」
記者:鄭祉愉
攝影:黃耀興
西灣河麥德正 牽頭帶動社區
自從11.11西灣河實彈槍擊事件後,連儂橋頓成抗爭中心。西灣河區議員麥德正幾乎停止助選活動,到區選前一周,才決定在連儂橋下重開街站。地上仍有散落的磚頭,他默默舉起直幡,沒有大聲公,安安靜靜派傳單,和助選義工說:「一切低調。」
7月開始,西灣河地鐵站天橋頓成彩色連儂橋,麥德正每晚都去橋看看,成為牆民。連儂牆如東區中心,牆民西至北角,東至筲箕灣,以職青為主,夜深聚起來聊天,更煲糖水、煲湯分享,宛如小型社區。
相對老一輩街坊網絡,他指連儂牆牆民如「社區新一代」,高度關心時事,對區議會零認識,因理念相近而凝聚,亦是最想接觸的一群。
自上屆當選區議員,麥德正心知街坊對區議員的理解尚停留在刻版印象中,派派傳單,處理區內雞毛蒜皮的小事,如壞水管、整修路面等。「全港居民都係,理解區議員係好功能性,如政府部門的延伸……但本身選出嚟就政治性,因為我哋係民意代表,亦包括政治意見,建制派動員騎劫民意,就會攞區議會過橋,例如人大八三一決定。」
聊天街站傾到凌晨
7月12日連儂牆下,他決定辦一場聊天街站。「我喺連儂牆開檔,一個大家貼嘢表達意見、擺明政治性嘅地方,表示我嘅態度。」結果反應踴躍,數十人來了,麥德正主動談起任區議員種種,迎來一籮籮問題:「點解有政黨?選區點劃界?區議會點運作使錢?」也有街坊詢問其工黨背景,他說出以往社運故事。一班街坊談如何重奪社區,聊到凌晨三點,有人送來燒賣、寶礦力,談完意猶未盡,還一起掛新橫額,事後他在facebook專頁寫道「開心到不得了」。接下來數月,他幾乎每周開一次無限時「區議街頭」,與街坊漫談時事,討論到凌晨三點是常事。議題由工作報告、區內建大型酒店、9月罷工、緊急法,無所不談。
網民一度討論要辦港島東遊行,麥德正索性打開桌子,攤開地圖,與三十多位街坊一起研究遊行路線。8.11當日,他在連儂橋與年輕人聊天,有北角建制派踩場,防暴警衝上橋,他被捕。9.21何君堯辦全港清潔日,牆民忙着把物資搬上他辦公室。適逢台灣遊客來訪連儂牆,街坊忽然肅穆,唱起《願榮光》,他一提起就眼圈一紅,幾乎流淚。
由零開始認識區會
到了10月尾,區議街頭談區選,麥德正才招募義工。每天去連儂牆的水流,一次在區議街頭中,問了許多問題,便主動做義工。義工奇雲的五歲女兒早在6.12已問「點解警察會打人」,每天上學前,總要求經過連儂牆,看看最新的文宣。二人以往對區議會認識是零,因麥德正的街站,才知道東區區議會35席中,民主派僅佔八席,而且最憤慨是上屆落選區議員江澤濠,竟在東區區議會轄下的規劃、工程及房屋委員會獲委任為「增選委員」,同有發言及投票權。麥德正今屆對手是新民黨林梓鴻,二人因此決定當義工,出力保住議席。
自槍擊事件後,麥德正便停辦區議街頭。防暴警至,發射催淚彈時,若有街坊中胡椒噴霧,他幫忙洗眼。麥德正將西灣河放催淚彈的照片、警方行動放上傳單,有撐警街坊冷言冷語,反應卻比想像中好,有街坊說聲「加油」,也有師奶說「我哋呢啲唔驚(催淚彈)」,又叫他保重。
在離橋五分鐘腳程的區議員辦公室中,麥德正一邊查看從電腦冒出叮叮聲的新訊息,一邊扒飯盒一邊說:「好幸運,喺度做區議員……就算有一日議會收皮,運動不死。呢個議會是用嚟壯大民間運動,立法會亦係。」面對建制佔多數的東區議會,如若當選,他矢言將資源回饋運動中。兄弟爬山,齊上齊落,不過他爬那一座山,叫區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