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走在上海街頭,下午時分,陽光穿過梧桐樹葉,灑在馬路上影影綽綽,那地方鬧中取靜,人和車都不多,風有點涼,偶爾有輛車經過,壓在路上碎花一樣的樹影裏,像會溶進去。在這樣的馬路上行走,真是心急不得,即使心急,也會稍稍緩慢下來。若是本來就不是趕路的人,便更加悠閒。在這種時候,人也仔細起來,身邊的花草樹木,地上落着的黃葉,牆角一道光影,都有心思細細品味一下,這便發現許多美意出來。
前一天晚上跟幾位朋友吃飯的時候,還說起當年蔡元培提出的「美學救國」。一個民族若都重視美學,自然有不一樣的修養,是可以少些粗鄙的。可惜都快一百年了,這美學在中國好像還是一小撮人的事情,跟普羅大眾關係不大。有些時候你強調一下這調調,或許還為當權者所不喜,這固然是跟當權者的品味相悖了,便這個批判那個掃除,風起雲湧了,不得安生了。不得安生的世道,會出大官,卻難出大師,即使有一兩個冒出頭來,也不得安生,這也就是蔡元培說了「美學救國」快一世紀,美學在中國依然自顧不暇,遑論普及了。
在蔡元培提倡美學的時候,對一個學生的要求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照中國的套路說法,那該是「四好學生」。但到了一九四九年之後,優秀的學生只要求「三好學生」,「三好」就是德育好,智育好,體育好,沒有美育什麼事了。於是就成了今天這樣了。這麼說,自然是有人會生氣的:你說,今天是什麼樣子!這是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事情,所以也只能回答:就是今天這個樣子呀!
其實,所謂美學,滲透在生活細節中,不須特別上課,只要靜下心來,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美意,其實一直在身邊眼前,風淡雲輕,靜靜待着,等你欣賞。你只要給自己一些閒情,自然可以得享逸趣。那就把心靜下來,越是浮躁亂世,越應心靜。不要把事情想得「救國」這麼大,這麼大一頂帽子你未必戴得起,人家傖俗是人家的事,起碼先把自己救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