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只待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便會正式成為法律,外界關注中方有否反制行動,有學者認為中方沒空間直接反制,最有可能是利誘歐盟等國家及地區不要跟從美國步伐。對於《人權法案》獲通過,特區政府發聲明指極度遺憾,更稱會損害港美關係和利益。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批評事件為美方政治操作,指法案一旦生效或令香港局勢升溫,又稱香港向來是自由經濟體及獨立關稅區,美國在港有很大投資利益,警告「(通過法案)絕對係損人不利己嘅事」。
商界憂「年檢」損投資信心
早在參議院通過法案後,中方各層機關接連發炮,強調會採取反制措施,有商界人士稱,最擔心法案訂明美國總統「年檢」香港狀況,同時就香港商業協定、雙邊合作等商貿情況作出檢視,指任何批評都會影響投資者對香港信心及本地營商環境,相信美方政治手腕可在自身利益不太受損的同時要脅香港及中方,惟目前中方未有足夠實力在經貿上反擊,否則早在貿易戰上取得優勢。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指,中方雖可提出各種反制措施,如禁止被視為干預香港事務等人士入境、在聯合國等國際舞台反過來抨擊美國內部人權狀況等,但問題是中國自身有否說服力,「全世界都知你害死劉曉波、知你新疆有教育營,你同人講人權?」他指中方甚至可如孟晚舟事件後拘捕在華加拿大公民般拘控美國公民,但只會被國際社會看清其報復手段。陳續指,較可行的反制做法是「拉一派、打一派」,透過拉攏南非、歐盟等國家及地區,以免各國跟隨美國步伐,亦可反過來在美國製造包圍中國不成的輿論。
■記者梁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