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重量不重質 - 劉健基

WEDNESDAY:重量不重質 - 劉健基

歐洲國家盃外圍賽雖已曲終人散,不過附加賽待續,明年三月便會再續前緣。是次歐洲足協將歐洲國家聯賽的成績,加入歐國盃附加賽的因選機制,連帶明年夏天決賽周,竟有12支主辦國的出現,上述種種因素,已令不少本已取得小組第三名的球隊,最終悲痛出局!

一個複雜到不得了的賽制,一個看似認真但又甚為兒戲的「無仇報」玩法,到底又有幾多球隊真正得益?要將所有的可能性深入淺出解說,好可能寫一遍千字文亦解釋不了,這種看似家家有求,但又似內定的嶄新賽制,對於追求公平公正的現今社會來說,似乎是有點本末倒置。

自從上屆歐國盃,歐洲足協將決賽周隊數,一下子由16隊大幅增加至24隊後,不少球評家都批評,要用36場分組賽去淘汰8支球隊的概念,確實是匪夷所思。亦有人談論到,歐國盃外圍賽只有50多個國家角逐,超過四成球隊都能殺入決賽周,又是否濫竽充數呢?

但這種只着重數量而漠視質量的遊戲規則,頃刻間已成為了大勢所趨。事關2026年由美國、墨西哥及加拿大合辦的中北美洲世界盃,屆時決賽周的參賽隊數,將會由現時的32隊,大幅增加至48隊。究竟這種「有身份證都可以做業主」的門檻,是正在加快足球事業發展,還是在逐步摧毀着大賽的可觀性呢?這個沒有絕對,亦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依然值得各界深究、反思!

有線足球評述員 劉健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