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美貿易談判的第一階段盛傳在12月簽署,但雙方至今仍未有落實。據美媒消息指,兩國主要有兩大分歧,美國總統特朗普不願取消向中國貨加徵的關稅,中國亦在具體採購美國農產品的數量上未肯退讓。據報,因特朗普不願取消加徵的關稅,中國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持悲觀態度。不過,有專家現時估計兩國仍可達成部份協議,相信可在聖誕前簽署。
CNBC引述中方消息人士指,兩國對達成共識簽署文件仍有一大段距離。報道稱,特朗普不願取消加徵的關稅,中方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持悲觀態度。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常務董事與副主席斯圖津斯基(John Studzinski)認為,兩國在農業採購目標、強制技術移轉及執法問題上,雙方仍存在分歧,但他相信,雙方仍力爭在12月初先解決部分問題,並設法在聖誕節前簽署協議。
若無協議 美12月照加關稅
消息人士亦指,中國仍在研究美國目前的政治局勢,包括美國民主黨對特朗普的總統彈劾議案。雙方在農產品的購買數量上也存在分歧,中國擔心大量購買美國商品,或產生疏遠其他貿易夥伴的風險。特朗普早前亦兩度澄清,表明他不同意取消對中國商品的關稅,這也打擊了兩國簽約的氣氛。前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科恩(Gary Cohn)周一表示,若兩國若無法達成貿易協議,特朗普會如期執行12月15日對中國加徵的商品關稅,意味着美國將所有中國貨品加徵關稅。
根據美國農業部18日公佈數據,2019年至2020年行銷年度(從6月1日開始)至今,美國已對中國出口19.4萬公噸小麥,遠高於去年行銷年度的4.2萬噸。高盛集團估計,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可能已經見頂,中美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拖累將在2020年逐漸減弱。
「華為禁令」再延期90日
中美雙方現時互不信任,美國似乎一手硬一手軟。在華為問題上,美國再有讓步,特朗普對華為再發延期令,允許美國公司可在90日內繼續與華為進行業務往來。路透社透露本來禁令僅延期兩周,美國監管機構仍設法在規管電訊公司的條例上,制訂國家安全的規例,最終決定再延長90日。華為回應指,美國的做法對華為的實質影響有限,反而對美國造成的傷害更大,對華為有業務往來的美國公司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美國亦似乎有另一招打擊華為,彭博社亦引述消息指,美國科技公司Diodes正洽收購總部在上海的台灣半導體公司昂寶電子(On-Bright Electronics),作價4.2億美元(約33億港元)。一旦雙方交易成功,中國在自主研發的半導體的產業將受打擊,目前中國正密切關注該項交易。
美國在南海問題上越趨強硬。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透露,美國將會派更多艦艇在南海上巡邏,確保南海的航行自由。他呼籲,南海的各國都應發聲保衞其主權,令中國在南海爭議上重回正軌。
華爾街日報/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