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愛生命】
現時幾乎全香港的公園水池都可發現棄龜,池內龜隻更是數之不盡。當中佔大部份的是紅耳龜,亦即俗稱的巴西龜,另外還有草龜、斑龜、黃耳龜,甚至是攻擊性極高的鱷魚龜。不少人將棄養美其名為放生,誤以為有空間優哉游哉游水、曬太陽、有食物及同伴,便覺得水池的環境適合水龜生活,但實情可能是一條死路。
9月份,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一班義工於柴灣公園拯救了50多隻龜,當中大部份患「反甲」(指龜背甲的邊緣翹起來,主要因水位或鈣質不足所致),以致難以游泳,亦有患上皮膚病、龜殼潰爛或變軟等問題。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動物福利部義工黃朗研(Victor)指,龜隻經檢查後會被送到農莊,但當時池內龜隻數目達200多隻,無法全部接收和救走,只能盡量拯救有疾病的龜隻。
排泄物污染水質 感染皮膚
「柴灣公園的龜隻每一日都浸在一個充滿青苔、排泄物的水池內,沒有食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當天氣轉變,牠們會因受寒而感染上肺炎,此病會傳染,被感染的龜隻在等死。」Victor解釋,大部份水池都屬於觀賞性用途,其濾水系統不足以承受大量龜隻的排泄物,故水質極差,久而久之,龜隻會受皮膚感染、龜殼潰爛或者變軟,倘若傷口再受感染,情況將會更恐怖。
Victor指,數年前獲救的巴西龜德德,懷疑因打鬥而失去雙掌致殘疾,因行動不便而不適合被開放尋找領養者。「在水池內真的會出現打鬥引致死亡。德德是一個幸運的個案,因牠得到我們協會拯救,但是未必隻隻龜都能救得到。」水龜屬肉食性,並無愛護同類的意識,又因水池中沒食物,大龜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吃小龜。「情況更加惡劣的是,我曾見過一些攻擊性高的龜例如鱷魚龜,牠的咬合力很強,所以非常危險。」
「巴西龜都比較難找到主人,可能有些領養者覺得牠普通,未必會看上牠們,覺得用幾元買就好方便,為甚麼要做這麼多還要畀領養費,故此很多時都被滯留在這裏。」協會大約10年前開始拯救水池龜,至今已拯救共逾600隻,現寄放共約200隻爬蟲動物,當中9成屬於龜隻,空間幾近爆滿,無能力再容納數之不盡的水池棄龜。由於當中大部份屬巴西龜,每年都不超過10位市民領養,故大多數均被送到農莊或學校,然而現時再找有空間容納棄龜的機構領養已極為困難。「現時要等一隻龜被領走,才能多收容一隻,故此非常希望市民別成為棄養龜隻的源頭。」
記者:蘇敏婷
攝影:伍慶泉、許先煜、蘇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