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留守理大校園的人,除了出外抗戰的「衝衝子」,亦有守護孩子成員、義務急救員等後勤支援人員,其中有未成年女生甘願擔任校園「背後的女人」,擔起主廚責任,雖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她面對糧食盡煤氣絕的惡劣環境,仍不斷想盡辦法調配及補給,留至最後一刻。
為前線叉足電
自警方包圍理大,位於邵逸夫樓地下的大學飯堂,由抗爭者全面接管,更名為「抗爭飯堂」,自行派人洗切、調味、烹煮一腳踢,其中不足18歲的Kathy是飯堂義工一員。她稱自己只負責摺衫、派發物資、水吧等後勤角色,希望能發揮少少影響力,為前線拼搏的手足「叉足電」:「只要呢度有一個人需要我沖杯嘢飲畀佢,我都願意沖。」
校園留守者曾多達800人以上,飯堂內劃出「日常用品」、「食物(乾)」、「食物(即食)」等區域,雖無人看守,抗爭者仍會排隊領取食物,秩序井然。其後煤氣中斷,加上食物資源越來越短缺,Kathy均要「諗過度過」,盡量讓食物平分至各人手上。
Kathy至今未敢向家人坦白將要面對被捕風險,僅告訴他們「自己嘅角色」好安全,為的就是讓他們安心,並默默承受壓力,「一定會擔心嘅,咁多人走咗,我留喺度,會唔會有更多嘅危險?到𠵱家嘅感覺,佢哋(警察)完全係想殺咗我哋。」她堅持留守到最後一刻,「我會留喺度陪前線行埋最後一步。」
■記者邵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