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霧迷城】
【本報訊】警方連日在各區民居肆意發射催淚彈,居民健康問題逐漸浮現。有居住馬鞍山的居民上周四早上到馬鞍山海濱長廊跑步後,中午身體多處即紅腫痕癢,確診急性皮膚敏感,疑與警方周三晚於鄰近錦鞍苑一帶發射催淚彈有關。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提醒,曾施放催淚彈的地方或有致敏殘餘物,建議公眾勿去有關地方練跑。
記者:張雅婷
居於馬鞍山、從事文職的陳小姐(化名)一直有到海濱長廊跑步的習慣,上周四早上8時,她身穿長袖衣物跑步後,手、腳、肚和臀部都出現如蚊赧般的水泡,晚上演變成紅點,全身發熱。翌日向私家醫生求診時,確診急性皮膚敏感,但致敏原不明。陳小姐引述醫生指,最近多了病人患急性皮膚敏感,着她不要到曾放催淚彈的地方跑步。
自反修例運動開始,陳小姐都未有到示威區接觸催淚彈,當日跑步時亦不覺得空氣中有異味,但沒想到會因此受影響,批評警方不負責任:「完全無諗過後果,放催淚彈已經無效果,你放咗咁多個月,你係咪真係驅散到示威者?既然驅散唔到,點解要繼續放?」
受害人:政府有責任賠償
她批評政府一直未有公佈催淚彈對環境影響,令市民難安心生活:「成個香港,差唔多一半地方放過催淚彈,你唔知邊度安全。」政府本應有責任賠償被催淚彈毒害的市民,但她恐怕索償很難,「比我受更嚴重傷害嘅人都未必索償到,你好難證明因為催淚彈敏感,除非有機構證明催淚彈係一個致敏原」。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看過陳小姐的照片後表示,施放催淚彈的地方或有殘餘物,有可能造成皮膚敏感,近期亦有零星同類個案。不過,理應只有身體外露地方會敏感,加上事主穿長袖衣物,應不受影響。一般而言,敏感徵狀可透過塗改潤膚露紓緩,但若抓傷皮膚,就需服用抗生素或塗抹類固醇膏藥。陳厚毅又呼籲,跑手勿去有關地方練跑。若要練跑,建議穿長袖衣物,甚至戴口罩和太陽眼鏡阻擋。若發現敏感,需盡快用清水沖洗。
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分析,催淚彈在逾300度高溫下發射,遇上空氣會凝結成固體,如灰塵。他推斷有可能事主跑步時揚起灰塵或附近大風致催淚彈殘餘物依附身上。
另一位催淚彈懷疑受害人是本地長跑界名人楊錦鴻,他近半年常於沙田城門河跑步,本月確診肺癌三期,翻查記錄,警方亦曾於該區施放催淚彈。楊錦鴻曾向醫生查詢病因,包括是否因吸入催淚彈殘餘物所致,對方稱有眾多可能性,而目前無數據證明催淚彈引致肺癌。但醫生指催淚氣體會對身體造成刺激,他已取消所有跑步訓練。
另一個催淚彈放題重災區將軍澳,上周一「三罷」期間,警方瘋狂發射催淚彈,位於尚德邨的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有多名學生皮膚出疹,疑同受催淚彈影響。校方回覆表示,正密切留意有關情況,未正式收到家長反映。校方已清潔校園,今日派員測量空氣中的催淚彈殘餘物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