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籃球,就是故事 - 喬靖夫

MONDAY:籃球,就是故事 - 喬靖夫

籃球比賽有很多專業評論,分析數據,甚至商業營運與交易計算。但是歸根究柢,人們喜歡看籃球,是因為要看故事。球迷對一個球星的記憶,不止於一堆得分數字,而是對於這個人的敍述(narrative):他的生涯過程,他象徵甚麽性格。人們喜歡傳頌故事,所以對某個球員的敍述也是會在球迷間互相「感染」,形成一種定見,那往往不是客觀公正的,一個難看的失誤,可以抹煞球員的能力與過去的功績(看看JR史密夫就是例子),一次精采的表演也能徹底挽回谷底球星的形象。這就是故事的威力。

人們最喜歡看的一種故事是「敗者大翻身」,而NBA永遠不缺這題材。今季這種故事的一位主角是懷特侯活(Dwight Howard)。論功績侯活毫無疑問能晉身籃球名人堂,單是連續三屆「最佳防守球員」就是不動的實績。但自從離開魔術隊的「跳草裙舞」事件後他的形象就急轉直下,在湖人和火箭待不下,令人大大質疑他的個性與打球態度,形象從「魔獸」淪為了「草莓獸」。這一年他以低微的「非保障合約」重返湖人,夏季練出了驚人的鋼條身材,又在球隊甘於擔任潛沉的苦工,這轉變受到各方讚賞。這麼說也許有些不公平,但侯活今年的表現,可能就會決定人們對侯活整個球員生涯的敍述。故事的結尾總是比較重要的。

然後輪到安東尼(Carmelo Anthony)了。已經35歲、暌違NBA一年的Melo,眼看就要黯然退隱,卻終於得到拓荒者召用。Melo重回NBA消息一出,許多同儕後輩都發出振奮鼓勵的帖文;而過去球迷間充斥的「毒瘤」、「已經被現代打法淘汰」等說法,一時消失不見,代之是恭賀與期待的說話,只因大家還是想看到落難英雄翻身的故事。Melo重出江湖能否順利表現出價值,仍是未知之數,但至少得到一個譜寫更佳生涯結尾的機會。「A fighting chance」,對老兵來說,已是求之不得。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