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 頭痛 頸梗要留神 幼童腦膜炎 一天奪命

高燒 頭痛 頸梗要留神 
幼童腦膜炎 一天奪命

【本報訊】小朋友持續發燒不退,父母最擔心會「燒壞腦」。家庭醫生指俗語「燒壞腦」多指細菌或病毒入侵腦部,最常引起為腦膜炎。冬天較多人感染呼吸道病毒,令免疫系統減弱,也會增加併發腦膜炎風險,提醒家長若發現子女有發燒、劇烈頭痛或頸梗、頸部僵硬等相關腦膜炎症狀要盡快求醫。
記者:梁麗兒

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腦膜炎可以由細菌或病毒引起,可致病的細菌包括腦膜炎雙球菌、肺炎球菌、乙型流感嗜血桿菌、豬鏈球菌及乙型鏈球菌;病毒如腸病毒、疱疹病毒等。曾有研究指,乾燥的冬季都會有較多細菌性腦膜炎個案,估計這個環境較有利細菌傳播有關。另外,冬天較多人患傷風感冒或流感,都會令免疫系統減弱,令其他病菌有機可乘,增加併發腦膜炎風險。

共用玩具增感染風險

林指以腦膜炎雙球菌的感染(Meningococcal Infection)為例,專襲幼兒、青少年或免疫力弱人士,包括慢性病患者或吸煙人士,該菌主要經患者咳嗽、打噴嚏所產生的飛沫,或接觸其分泌物所傳播,帶菌人士甚至可能無症狀,但免疫力弱的人接觸他們後卻可感染及發病。可播菌的常見途徑包括帶菌兒童打噴嚏的飛沫、鼻涕,污染玩具後,另一兒童再觸摸玩具,再摸自己的鼻子或取食物便可中招。接吻、共用物品如餐具、毛巾、牙刷等,都可增加傳播及受感染風險。

兒童患腦膜炎家長容易分辨嗎?林稱,腦膜炎主要症狀包括發高燒,通常高於39℃、頭痛及出現頸梗情況,因腦膜炎會影響頸部活動情況,家長若有懷疑,可嘗試要子女用「下巴掂心口」,若有困難或「唔想郁」,便要考慮帶往求醫。其他可出現的症狀包括神志不清、嘔吐、怕光、變得𤷪𤺧和出疹如血紅色的疹都要留意。惟兩歲或以下幼童較難表達出症狀,尤其頸梗的感覺,臨床上診斷方面有難度。六個月大或以下的嬰兒若出現腦膜炎,頭頂附近位置會比較腫脹,家長也可作參考。

對家長來說,兒童不幸患上腦膜炎屬噩夢,因為發病24小時內,若未能使用適當抗生素治療,可引起不同影響或併發症,例如失聰、智力受損、腦癇症、手腳神經受損要截肢,更可誘發肺炎、心肌炎或敗血症,嚴重可致命,腦膜炎的死亡率高達10%。

要預防感染腦膜炎,防控措施不能忽視,尤其雙手衞生。市民在觸摸口、鼻及眼之前;或觸摸公共設施如扶手、門把等之後都要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擠迫或空氣流通差的地方,高危族在這些地方逗留要戴口罩。注射疫苗有保護作用,本港現有兩款已註冊的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分別針對不同型號細菌。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