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深耕細作的生意 - Cass

【有個台灣家】深耕細作的生意 - Cass

【有個台灣家】
晚上打開冰箱,看到有四個很精緻的梳乎厘杯裝蛋糕,老公說,這是他一位半年前移民到台灣生活的香港朋友手工製作的,現在他朋友把這些梳乎厘杯裝蛋糕專門賣給餐廳銷售,建立自己的生意。

很多人常問我們,移民來台灣做甚麼生意好呢?「做生意」這三個字,對香港人來說可能是一件看得很大的事情,要知道在香港人工貴、租金貴,若沒有經過從長計議或資金不算雄厚,貿然開一間實體店風險實在太大,而且在香港開店就是要賺錢,如果你告訴人家你開店是為了實現興趣,很多時都會被笑說「不切實際」、「興趣唔可以當飯食」。

專心做喜歡的事

回想起兩年多前我們初來台灣,大概就是因為我兩個兒子很喜歡吃我自家製的蜜汁叉燒,所以就讓我們萌生起開港式餐廳的念頭,最後我們在家中附近找到一間大約400呎的鐵皮屋,每月租金才七千台幣(約一千七百港元),雖然那鐵皮屋位置偏遠,但是靠在三岔路口旁邊,重點是這個便宜得匪夷所思的租金,我們心裏想像,這總不會賠本吧,所以我們就沒有多想,隔天便把那地方租下來,開始了我們在台灣第一間的夢想餐廳,然後我們自己一手一腳佈置餐廳,沒有半點餐飲經驗的我們,最初是天天送完小孩上學後,便回到餐廳試菜,在網上綜合不同的食譜,慢慢做出了合我們心意的絲襪奶茶、西多士、炒出前一丁等。

其實台灣很多餐廳賣的食物都是「獨沽一味」,賣滷肉飯就是滷肉飯,牛肉麵便是牛肉麵,賣的就是這麼單純專一。到了我們開第二間餐廳,賣的也就是港式雞蛋仔和蛋撻,常有香港來探望我們的朋友問,為甚麼不兼賣港式糖水、楊枝甘露等等,我們笑說,讓我們專心做自己喜歡吃的就夠了。

在台灣生活的這段日子,我們體會到無論做甚麼生意都好,專注、用心的東西,就會有人欣賞,我們看到在台灣就是有這個做生意上的生存空間和選擇,縱然生意不一定會成功或可以養活一家人,但起碼我們在這裏可以大膽地天馬行空把自己喜歡的實行出來,在這裏我們不需要身懷絕技,或是「成副身家傾巢而出地、盡地一煲做生意」,所以常聽到很多台灣年輕人說他的夢想就是開一間咖啡室、書店,只賣自己喜歡喝的手沖咖啡和鬆餅,或是開一間可以讓人坐半天也不想離開的小書店,當不用凡事向「有沒有錢賺」這生意人的角度出發,我們都羨慕台灣的年輕人,還可以有夢想。

至少有試行的空間

我們認識一些香港人,來台灣就是開一間專賣蘿蔔糕的小店,或是專賣菠蘿油和奶茶兩款產品,這樣就可以在台北開一間實體店了。

曾經有一位在台灣做生意、白手興家的老前輩勸勉我們,在台灣做生意不要多心,只要我們肯深耕細作, 專心一意,很多機會自然會走到你的面前。做生意不見得人人有天份和機遇,但在台灣至少我們找到一個開始的理由,一個試行自己心中想法的空間,踏出了第一步,很多事情沒有你想像中這麼困難吧。

香港人,加油!

在這裏,我們找到實現心中想法的一個空間和自由。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着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