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世界上有哪一份工作比執導《安眠醫生》(Doctor Sleep)更加困難?《安眠醫生》是四十年前《閃靈》(The Shining)的續集,《閃靈》的導演是Stanley Kubrick,Stanley Kubrick是無數電影迷的神。不要說超越,就算想接近,也不可能。
何況,還要應付原著作者Stephen King?有關拍攝《閃靈》的幕後故事,本身已經夠恐怖:Stanley Kubrick拿Stephen King的小說改編,改到九彩,連人物性格也被扭曲,Stephen King嬲到震。無奈《閃靈》上畫後,票房好,口碑越浸越強。大導演繼《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後,再一次騎劫了原創者的心血。1997年,地位大幅度提高的Stephen King親自撰寫劇本,把《閃靈》跟足原著地拍成三集電視劇。沒有用,大部份地球人還是只記得及鍾情Stanley Kubrick的版本。
《閃靈》續集 商業掛帥
為何永遠放不低?事隔三十多年,Stephen King還是忍不住寫出後續故事。如果你是電影公司老闆,你也會開拍,比較有良心,是先翻拍新版《閃靈》,再拍《安眠醫生》,給個機會Stephen King好好平反。老闆多數沒良心,講明Stanley Kubrick版本《閃靈》深入人心,《安眠醫生》只能將錯就錯。換句話說,在Stephen King的筆下,《安眠醫生》是小說版《閃靈》的續集;拍成電影版,導演卻要在不傷害Stephen King心靈和尊嚴下,承接Stanley Kubrick版本的改動。《安眠醫生》的導演叫Mike Flanagan,專拍恐怖片,之前拍過同樣改編Stephen King作品的《傑羅德遊戲》(Gerald’s Game),才華不如Stanley Kubrick,EQ搭夠。
不翻拍《閃靈》,也許不失好事。時代不同,要今日的人跟昔日的人正面比較,難度太高。看《安眠醫生》,只能說是一齣工工整整的商業產品,跟大部份現今荷李活製作沒甚麼分別,就是計算精確,偏偏消失個性。電影中,唯一讓我留得低印象的,只有一句對白。靠吸食閃靈人士靈氣維生的真結族族人,圍爐取暖,好飢餓,忍不住互相埋怨:「真慘,食物越來越缺,都唔知係咪今日班人類掛住睇Netflix,玩手機,搞到無晒靈氣。」像自嘲。
不求有功 難比經典
說靈氣,Stanley Kubrick獲公認最有靈氣,非新一代導演可比擬。拍攝《閃靈》,為了符合劇情,丈夫發狂追殺太太,Stanley Kubrick跟男主角Jack Nicholson,以接近精神折磨的方法對待女主角Shelley Duvall,逼出逼真「演技」,也逼出她的精神病。到今日,就算《安眠醫生》的男主角Ewan McGregor跟Jack Nicholson同樣富有犧牲精神,也只可虐待自己,似《Joker小丑》(Joker)的Joaquin Phoenix。否則,你覺得他不會被街坊們大力抨擊?四十年前,Stanley Kubrick是大導演,Jack Nicholson是影帝,Shelley Duvall是初出茅廬的新人,拍戲拍到精神崩潰也不敢訴苦,也沒有空間給她訴苦。
《安眠醫生》的女主角是Rebecca Ferguson,好歹拍過兩齣《職業特工隊》(Mission: Impossible),跟Ewan McGregor咁高咁大。給傷害?將來的報復力度只會更大。制度越來越多,對藝術創作來說,可能是壞事,對人身安全應該是好事。難怪《安眠醫生》只能安安份份地重現孖妹重現三輪車重現斧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已經不可能再出現令人毛骨悚然的不安感。想有靈氣?有靈氣也要付出代價的。在沒有透明度的世界,過去做過甚麼也遮得住。今日?我相信總有報應,未見到,真的不過是時辰未到。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