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蘋果》記者前晚在中大校園直播採訪,因鏡頭上顯示路障和示威者的裝備,被網民留言攻擊和標籤是「藍底記者」,甚至有人揚言要將記者起底。有學者表示,記者的角色是獨立的監察者,若偏袒任何一方則會失去公信力,對任何一方都沒有保障,「喺任何環境下,畀記者做返自己工作就係最好」,期望示威者和警方都不要干擾記者工作。
《蘋果》前晚直播時,並無拍攝任何示威者的撤退情況,而是待一眾示威者安全離開後,才拍攝遺下在現場的物資,其間亦沒有透露示威者的行蹤。
呂秉權:偏袒將失公信力
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指出,記者是獨立的監察者,並非站在任何一方,「喺任何環境下,畀記者做返自己工作就係最好」。他留意到,在這場反送中逆權運動有示威者對記者存額外「期望」,而警方對記者亦比以往較多「仇恨」情緒。
呂秉權指出,傳媒的角色是監察政府,往往在高牆和雞蛋之間,記者會為弱勢發聲,亦明白示威者認為現時社會的任何制度都不可靠,政府不再可信,變相依賴記者的力量。
但他重申,無論是示威者抑或警方也不應叫記者影或不影,「記者影定唔影係新聞自由,獨立編採……點影點寫係專業判斷,有時係影咗先,遮唔遮樣係後期處理」,若示威者有些做法不想讓他人見到,「折衷嘅方法可能係用遮擋住,或者叫記者行遠啲影,唔係叫記者唔好影」,正如警方在拘捕過程或涉對示威者濫暴,因此也不應阻礙記者採訪。
呂秉權期望示威者明白記者是基於良知和專業新聞判斷工作,偏袒任何一方則失去合法性和公信力,若這個監察制度受到打擊,對任何一方都是沒有保障。
■記者張文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