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調時光】香港人的肚皮問題

【藍調時光】香港人的肚皮問題

香港人對工作的心態真箇那麼壯烈?為了上班如此一往情深?返工似乎比命仔生死要沉重,怪不得失業比失戀患上抑鬱的人還要多,不快樂指數也指不了出路,敲醒不了對未來啥個追求而獲得反思的契機。返工魔咒看似無從解脫。

有個外國朋友站在紅綠交通燈等候處,抬頭盯着鬧市中一片於馬路旁架叠重重的招牌奇景,看圖估字,疑問城裏人之生活日常,驚異大家對食物的熱情超出了想像,怎麼所有廣告都是關於吃的,這可真一言難盡,需要在灣仔街頭琢磨些歷史文化嘛,路人燥熱的聲音遮掩了我茫然的沉默。

「三不人生」誰都明白,不餓不渴不冷。保住了命仔後剩下的其實是甚麼?或者在香港活着,連靜思這個問題的時間也缺乏,遑論更多人生深層次的哲學問題。工作是飽肚的交易,三餐未能解決,又談何有夢?這跟寧願勒住肚皮也要夢想達到,絕對是兩種不同的選擇方式,視乎個人取態,然而能夠有所決定,也是一種幸運。香港留學生到外國學習也是特別刻苦的一群,從初始到如今,聽過許多關於「苦行」的故事,那種搞不懂怎樣得來的膽識和毅力,追求卓越的滿滿自信,寫下了來自獅子山的生命故事。

香港人時常被取笑熱愛上班,的確,假如基本求存的條件也失陷,已經沒有資格談甚麼追求,不過純粹地行屍走肉般餬口,甚至只能稱為餬得上口,這是你要過的活嗎?社會上需要求救的弱勢社群很多,生活上基本條件的缺失必然是影響能否快樂的理由,但並非生命價值得以體現的充份理由。

現實生活條件可能需要花錢收買,但生活質素是講求價值,關於呼吸暢順以外的煩憂豈能三言兩語。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如是說,生命也許最後是場喜劇,假使存活只剩下出生和死亡的事,便注定是悲劇了。

城裏人的選擇是甚麼,在行色匆匆人影幢幢的夜路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個求生若渴的靈魂,勇敢地向光明的月色走去,求如何地生,香港人一直都懂。

撰文:陳海琪

藍調時光

廣播人。寫作人。電視節目主持人。一直相信:只有逆風而行,才知道飛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