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襲中大之夜 - 林夕

恐襲中大之夜 - 林夕

國際標準就只有一個,即使以亞洲標準、東南亞標準、人道標準,除非是人渣標準,才會覺得警察這樣子大規模猛攻大學校園,也視為正常。

即使六四也沒有攻擊北大,所以中文大學遭恐怖襲擊之夜的畫面,又再度登上國際媒體重要版面,這是否林鄭所願,香港很亂,連大學繼續授課也改為網上進行,港大畢業禮也要取消了,區選當然不能舉行。

說那一夜是恐襲並不為過,即使沒有身在現場,也恐怕沒能幫上什麼忙,忙得很。那日黃昏本來約了人吃飯,但直播畫面如此,既沒胃口,也不忍心離開畫面現場。

實在離不開,因為求援的訊息,每個都很恐慌的襲人而來。有問有沒有認識醫護人員,有問有沒有懂開車的,可以運送救傷物資,請廣傳。

廣傳過程,原來也很恐慌,是個檢閱朋友的艱困考驗,認識的人當中,究竟誰認同我或我們的信念,有多少其實是無感或反感的?

在名單上一直掃一直掃一直挑選希望是對的人,一直疑惑,有些人收到訊息會否疑惑。例如有一位監製,記得他曾在雨傘期間在我站過台之後,發給我一個讚,所以就猜他這次應該也是同路人吧。好死不死,前天才跟他說心情不好,要延遲交詞,可否多給我兩天。他收到這訊息,或者會想,這廝無心工作,還在傳這些訊息。一面傳,一面等看誰有回音,此事確實難辦,但起碼也回發一個表情符號,讓我知道,他們收到這個的態度啊。後來試着想,他們也許也忙着轉發,又或者,這陣子已經見慣當平常,看麻木了。

從來沒想過,要這樣猜疑或肯定朋友會如此難受。聽說很多人的朋友圈已經重新洗牌,在剔除的時候,有沒有大義滅親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個是非分明的人,對方就是麻木不仁呢。沒經過交流,讓對方說說他的觀點,就把對方打為藍絲,又是否公平?有一位依然不得不用微信的朋友,時不時緊盯着「朋友圈」內朋友的發文,經常向我舉報,誰誰誰最近護旗了,誰又轉發了人民日報的社論、港人港地的假新聞等等,氣得不成,說以後都不想見面了。也對,常常說,此事非關政見,是有沒有是非觀啊。

結果,僥倖有人回我,而且熱心得很,問了很久說有一位認識的骨科醫生正在途中。另一位說,我正在開車到中大,但是路很堵。還有一位回傳很多圖片給我,然後媽媽有聲那一夜我們如此惶恐焦躁,林鄭在幹什麼?煙硝當中,聽說她正在酒會中言笑晏晏,警務處長又在做什麼?前線下屬在打人,據說他在打桌球。打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