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 - 蔡瀾

好萊塢電影 - 蔡瀾

一說到好萊塢電影,即刻有拍戲不擇手段,只要賺錢就是的印象。的確如此,好萊塢控制在一群猶太人手中,叫他們做虧本生意,不如把他們殺了。

但是,好萊塢也愛才,有天賦的工作人員都被他們吸收,不分國籍,也不分人種。自古以來,那些傑出的歐洲導演都給好萊塢買了過去,好萊塢不放過任何人才,包括中國台山人攝影師黃宗霑James Wong Howe。

什麼題材能夠賣錢,就拍什麼戲,愛情片看膩了,就拍動作電影。什麼,當今人只愛看漫畫?當然起用漫畫題材來拍,包括了所謂的超級英雄,賺個滿盤滿缽,但是卡通式的表現方法看厭了,製片家們即刻轉型,因為他們知道觀眾在進步,他們也非得跟隨觀眾進步不可。

最明顯的是《蝙蝠俠》,弄個有思想的導演Christopher Nolan來拍,把陰陰暗暗的人性注入,即刻又創出一條新路來,製片家們有先見之明,也有膽識作試驗性的投資,好萊塢才能生存。

舉個例子,最近有兩部電影,一是《Terminator: Dark Fate》,一是《Joker》。前者作出保險的計算,已經有五部成功的票房紀錄,又有最初的大導演James Cameron肯出來支持,知道在特技方面一定沒有問題,加上原有的演員Arnold Schwarzenegger和Linda Hamilton,以為一定有把握,但得來的一場災難性的票房慘敗:用一億八千九百萬美元來拍,只收到一億三千五百萬的收入,扣除發行費,一共要虧本一億三千萬美元。

原因是什麼?製作班底和演員一樣,都垂垂老矣。在那麼多的特技鏡頭的疲勞轟炸之下,觀眾更已經看得生厭的打打殺殺,就算有3D,加上立體音響,也看得打瞌睡了。

反觀另外一部的《小丑》,只用五千五百萬美元來拍,票房紀錄超過九億美元,打破限制級電影的史上票房紀錄。

這又為什麼?答案是新的嘗試,新的角度,新的演繹方式,加上深奧的演技,是二○一九年度最好看的電影。

在未走進戲院之前,我聽到許多觀眾的反應,說這一部非常陰暗的電影,看了令人不快之極,得作心理準備才好走進戲院,但看了就知道它根本不陰暗,像是當今社會的寫實片,也許是我們這些觀眾的心理,已經和電影一樣陰陰森森了。

故事背景都市葛咸城就是紐約,所有人都近於瘋狂。不是那麼瘋狂的現實,人民又怎麼會去選出那麼瘋狂的一個人來當總統呢?

小丑這個人物雖是《蝙蝠俠》中的一個喜劇性的配角,但他是一個活生生的現代悲劇主角,劇本很仔細地寫出他怎麼被迫變成瘋子的細節,在貧富懸殊的環境下,母親變態式的欺凌,一直被騙為是父親的人拋棄,受大眾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利用和嘲笑,本來是準備自殺的,結果被迫得一槍打死對方。

編劇高在說故事時,也把現實和幻想交叉敍述,向鄰居女子示愛,也用如真如幻的手法說出,令觀眾也和主角一樣陷入瘋狂的狀態。

漫畫和電影中,從來沒有交代小丑為什麼會變成一個幫派之主,這部戲裏仔細地介紹小丑的行徑已漸得到瘋狂群眾的認可,當他是英雄般地追隨着他了,那些面具,是第二個《V煞》,代表了人民的不滿和反抗。在現實生活中,人民遭受到的權力鎮壓,比小丑感到的嚴重得多。

而小丑本身是善良的,他不會無緣無故地殺人,他放過了那個比他弱小的侏儒,他只是一個你我,錯不在他,這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這也是為什麼可以得到那麼多觀眾的認同,買票走進戲院。

最初,好萊塢怎麼才有那麼大的勇氣來拍這麼一部在普遍觀眾眼中的「小眾」電影?

用俗氣的分析,這是非常便宜的投資!當所有由漫畫改編的電影,像《Suicide Squad》,也得用上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來拍時,《小丑》的五千五百萬,虧本也虧不了那裏去。何況主角Joaquin Phoenix有一班死忠的觀眾,他在《Gladiator》2000中演瘋狂的皇帝,已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的《Her》2003和《Walk the Line》2005更奠定他的演技派地位,為了《小丑》,他減掉了二十五公斤體重來準備這個角色。

好萊塢的另一個缺點,是用包裝來保護投資,一切要發大來做。拍這部戲時導演也一直受魔鬼的引誘,本來要讓Martin Scorsese來當監製,這一來可以拉到他的好拍檔Leonardo DiCaprio做主角。

好在有導演Todd Phillips的堅持,認為主角非Joaquin Phoenix不作他選。他的誠意又感動了Robert De Niro來當配角,才讓這部片子去開拍。

好萊塢是群魔所聚,也是人才的發源地,美國人當成一種重要的工業來做,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代替的。當今許多好萊塢電影都有中國人投資的影子,只限於《Terminator: Dark Fate》之類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沒有一條成功的方程式,但大家還是把頭埋下去,沒有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