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誌】陳廷驊「愛的禮物」 - 鄭天儀

【詠物誌】陳廷驊「愛的禮物」 - 鄭天儀

未品濃秋已立冬。如此暴政,天未涼,心峭寒。

那天在催淚彈橫飛的中環會友,途經南豐集團總部樓下,有人送我一部念佛機。

九十、千禧年代的財經、地產前線記者如我,大概都曾收過已故香港十大富豪之一陳廷驊「愛的禮物」──他佛心生產的「念佛機」,並領教過他的「佛系回應」。

每當賣地、加息、有大事發生,大批記者圍在南豐集團樓下等他現身,期待「扑咪」問幾句回應,他總會施展禁語並向在場記者大派念佛機,就算行家們苦苦哀求:「陳生講兩句交差啦!」他都只是微笑把念佛機聲音調得更大聲,真是吹佢唔脹亦拉佢唔長。此情此景,記者行家們便會你眼望我眼,黯然一笑地收隊。

邊行邊loop大悲咒

回到報館只要把「念佛機」放在案頭,上司便知道採訪「冇料到」,猶如免死金牌。記得有行家攞得太多念佛機決定與眾同樂,聖誕抽獎時用花紙包好念佛機作禮物,耶穌誕送上佛偈,印象中仲有陳廷驊簽名,滿堂起哄。

念佛機不是記者專有。信佛多年的陳廷驊常將「南無阿彌陀佛」掛在嘴邊之餘,還會在不同地方免費派發念佛機,包括旗下樓盤的睇樓客。這部念佛機很「入屋」也成為香港名物,只是許多人未必知道出處。當然這發明也在各地開花,甚至有人改良為「太陽能念佛機」,在戶外邊走邊loop大悲咒。

記得設計師又一山人曾講過與陳氏念佛機的一種緣份。

多年前他知道南豐紗廠要活化(即去年12月起開放的The Mills),便進行了「鏡頭下的紗廠」活化攝影紀錄,其間遇上一位伯伯。他是做機械和電子的,專門研究電子念佛機,說八十年代花了一億元去完成。「他拿出那時所用的工具出來,向我逐一介紹它們的用途。我覺得他的念佛機非常科幻:是一個原型沒有任何外殼,裏面零件都外露出來,實在太精妙了。」

替南豐研發念佛機的八十多歲老人,送又一山人精密而科幻的孤本電子念佛機。圖片由又一山人提供

不作口業 停止造謠

信佛的山人問伯伯可以為他再做一個嗎?伯伯黯然回他做不了,因為那些設備已經沒有了。山人表達了他有多喜歡這念佛機,伯伯最後把念佛機送了給他,並說自己「已八十多歲了,還可留住這念佛機幾耐吖?送給你這有心人吧。」山人於是收下了這孤本,從此成為了他面對亂世的法器。

諷刺的是,後來這念佛機,陳氏家族也分別因錢引發了官司,這應該是陳廷驊不欲見又阻止不了的結局吧。

香港瀕危,我常記掛如果這兩個人尚在,他們會做甚麼、講甚麼?

一位就是陳廷驊,如此亂局他會被迫到佛都有火嗎?他會開動念佛機作background music 痛斥「止暴制亂,不如先止謊制謠」嗎?他會請大家不造口業,停止造謠、不要再傳播假消息煽動仇恨嗎?他會痛心自己白手興家有份建立的香港淪陷嗎?

另一位是梅艷芳。1989年梅姐參與「黃雀行動」營救內地民運學生,當時附和的演藝人尚會勇敢回應社會、諷刺時弊;三十年後若她尚在,她會感染演藝界政治冷感、荷蘭叻腦炎?還是心仍未冷高唱新版的《血染的風采》?

撰文:鄭天儀
文藝平台「The Culturist 文化者」創辦人、大業藝術書店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