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舉報的工程人員透露,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行車橋的混凝土質量同樣有問題。路政署證實,工程顧問在2017年1月在編號A7b的行車橋發現混凝土出現蜂窩狀,業界俗稱「黃蜂竇」,已即時要求承建商在相關位置復修,同年3月完成復修。駐工地工程人員已檢查及確認行車橋的工程質量符合合約訂定規格和要求。
專家指手工差須補救
立法會議員鄺俊宇質疑,港人用高價興建人工島,卻在短時間頻頻出現質量問題,「點解咁快可能又係年幾時間,就出現呢個近乎黃蜂竇咁狀態石屎?中間係咪質量出現問題、保養出現問題、定係管理問題?」
結構工程師蘇耀坤解釋,落石屎工序要混合不同材料,混合過程會有空氣,工人需用「震筆」震走石屎的空氣。如果震動不足令空氣殘留,當石屎乾涸後出現「黃蜂竇」般孔洞,影響耐久度及強度。他指,今次是手工問題,補救需鏟除有問題石屎,再重新填補。早前沙中綫紅磡站混凝土工程亦被揭發有「黃蜂竇」問題。
人工島過往多次爆出醜聞,包括2017年填海鋼筒移位,人工島「飄移」;2018年被揭發石屎磚壓力測試結果造假,18名土木工程拓展署外判商實驗室技術員,同被控一項串謀詐騙罪。
鄺俊宇參選區議會北朗選區,同區還有民建聯譚煒霖。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