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擲79億 買起澳奶粉廠 總部須留澳10年 交易惹爭議

蒙牛擲79億 買起澳奶粉廠 
總部須留澳10年 交易惹爭議

澳洲奶粉廠商近年成中國乳業的熱門收購對象。澳洲政府昨日批准奶粉生產商貝拉米(Bellamy's)售予中國奶業巨子蒙牛集團,涉款14.6億澳元(約79億港元)。交易設若干條件,包括董事會多數成員必須是澳洲居民、公司總部須設在澳洲10年等。雖然澳洲財長指本交易案與澳洲國家利益不牴觸,但該收購方案仍惹輿論爭議與炮轟;有國會議員形容中國開出支票時「我們像小狗滾地般欣然接受」。

路透社報道,澳洲外資投資審核局(FIRB)一致建議批准交易,並獲澳洲財長費登保(Josh Frydenberg)「有條件地同意」。費登保開出三項附加收購條件,即「貝拉米總部須留在澳洲至少10年」、「董事會多數成員須為居澳的澳洲公民」,以及「未來至少投資1,200萬澳元(約6,383萬港元)於當地建設加工設施」。這單交易仍待貝拉米股東通過,預計於下月5日就此交易表決。

澳財長提三項收購條件

費登保透過聲明表示,本交易案不牴觸澳洲的國家利益,強調根據澳洲法律,附加收購條件可強制執行,違者將受到處罰。他指,澳洲保守黨政府「歡迎符合我們國家利益的外國投資」,「沒有外國資本和投資,澳洲的產出、就業和生活水平將會降低」;有關交易可增加貝拉米產品出口到亞洲市場的機會,也能為澳洲奶農等供應商帶來機遇。

由於許多中國公司都是國有企業或受政府控制,因此中國在澳洲的投資面臨越來越嚴格的審查。蒙牛的最大股東是央企中糧集團,擁有蒙牛16.2%股份,澳洲政府決定向這項收購開綠燈遭爭議。執政兩黨聯盟的國家黨前主席喬伊斯(Barnaby Joyce)向《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表示,看到澳洲又有企業被出賣給中國,他感到很失望。

議員斥澳如小狗欣然接受
對比澳洲政府的樂觀態度,澳洲塔斯曼尼亞州獨立參議員蘭比(Jacqui Lambie)向當地媒體指,「每一次他們(中國投資者)開支票時,我們就像小狗在地上滾一樣地欣然接受。」她強調糧食議題攸關國家安全。而內地奶粉生產商亦多次捲入「毒奶粉」事件(見附表);她將在參議院發起行動,調查中國藉商業交易干預澳洲政治的情況。

貝拉米是澳洲第四大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商。蒙牛早前指,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嬰兒食品市場可為集團帶來增長和利潤。

去年以來因中美貿易磨擦及在華外資大撤退,中共已收緊支持企業在外國的收購行為;不少企業還被迫出售海外資產,以交付所欠中國政府的外匯。蒙牛是次收購涉款14.6億澳元,據指蒙牛將以60%現金和40%銀行融資支付是次交易。今年9月中旬傳出交易消息後,貝拉米當日股價暴升超過50%;獲准交易消息發佈後,貝拉米股價上漲近2%。
《華爾街日報》/《澳洲金融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