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經綸】非常時期 市場再生術 - 文廸晞

【廣告經綸】非常時期 市場再生術 - 文廸晞

因為香港現時的局勢陷入水深火熱,有些以前不為人所察覺的廣告機遇,才有機會逢生或者翻生,水鬼升做城隍。

由於路面及地下交通隨時受阻停滯,水路運輸反而變得更可靠。尤其是這星期,雖然大排長龍,但仍有很多同事選擇去中環、灣仔、北角、觀塘、紅磡、土瓜灣等碼頭搭渡海小輪返工、放工兼去街。君不見的士又冚旗又揀客,Uber臨時加價又冇車,巴士又無、紅隧又封埋,要過海唔搭船除非自己游過去。去得搭船,即時想到,位於碼頭附近及船上面的廣告牌,今次真係久旱逢甘雨,從無人問津變得突然搶手。甚至乎維港兩岸摩天大廈屋頂的霓虹及LED廣告牌,也應該會好多人爭。

另外,在示威重災區例如旺角、太子、中環一帶,那些大型戶外廣告牌,原來真係曝光率其高,因為各大電視台及網上直播都keep住睇到,恍如wall paper,更勝許多植入式廣告。

雖然如今就算眼睛看到廣告,也不會有消費意欲,亦無意「發死人財」。只不過,與其將廣告預算繼續投放去港鐵,倒不如考慮一下那些長期被記者攝入鏡頭的戶外廣告位置。

這段時間,更多人用了外賣、網上銀行及購物、call的士及Uber app,所以喺呢啲渠道賣廣告,應該會變得事半功倍。縱使消費者的消費意欲大大減低了,但如果商戶可以送上一些小小優惠或甜頭,反為好容易就會令用家好順手兼唔覺意咁買多咗啲嘢。從消費者心態來看,香港人正面對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困局,大部份人都心情跌至谷底。然而,正正因為心情唔好,反而對於一些非大型投資和一些能幫助平衡壓力的小確幸和滿足感,都會非常願意去付出一些金錢。就算不去主動尋找,以上所講的較「被動式消費」,在這個時勢,好可能會殺出一條血路。

文迪晞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