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催淚煙或釋出二噁英導致氯痤瘡,化學博士K Kwong指出,高溫燃燒釋出的二噁英,可直接由皮膚吸入,市民除去黏有二噁英的衣物時,亦會吸收到,即使有防毒面罩亦無用,除了常在前線的記者及急救員有危險外,施放催淚彈的警察亦會自食惡果,全城攬炒。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亦指出,世界鮮有在密集地區的催淚煙研究,料對身體的影響會比外國更嚴重。
可致不育 難分解積累體內
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中文大學前講師K Kwong表示,已有證明催淚煙的成份CS可間接產生二噁英,「絕對會導致氯痤瘡」之外,亦會引致不育問題。他稱,二噁英經皮膚吸收,即使有全副裝備,二噁英亦黏附在衣物上,「除手套、除衫時揩到,再捽眼捽鼻都會吸入」,防不勝防。
他指出,接觸越多,風險越大,除前線示威者外,記者、義務急救員及警察的風險最高,「佢(警察)自己都有可能,噴晒自己……唔使好驚嘅,如果你唔使生BB」。他又指二噁英難以分解,並會積累於體內,變相全城攬炒。
郭家麒表示,歐美的催淚彈研究針對較空曠的環境,故針對在香港密集城市環境發射過期及國產催淚彈的研究絕無僅有,難知有關催淚氣體的真正影響,料會比現有歐美的研究影響更嚴重,批評食物及衞生局罔顧公共健康,嚴重違背專業。他形容事件影響全港,屬人道災難,聯合國及世界衞生組織需要介入。
不過,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相信,催淚氣體會沉澱,前線人員已有防毒面罩,裝備應足以抵擋催淚氣體。
■記者曾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