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內房商藉港銀 中國式搶地加劇高樓價 市民受苦

財經專題:內房商藉港銀 中國式搶地
加劇高樓價 市民受苦

近年內地改變操控香港經濟命脈的方式,由個別央企入股轉為直接「空降」至香港各板塊龍頭位。最受重視的板塊,要數香港房地產。本報統計,近年積極攻港的中資發展商,表面以高價搶地,但背後都利用了本港金融體系借貸撲水,形如「空手入白刃」。除了變相用香港人的錢,買入香港資產,亦加深了高樓價問題。這種「中國式搶地」,可謂建基於港人長期的住屋問題痛苦之上。

相對華資發展商,內房出名負債率及資金鏈緊張度高,卻在近年能蓋過華資來港高價搶地,甚至囤地。9月,合景泰富(1813)和龍湖(960)推售合作開發的新盤尚.珒溋,創啟德區開價新高。回到2017年,合景泰富和龍湖當時以接近市場預期上限的價格,搶得尚.珒溋所處的啟德第1K區地皮,涉資72.3億元,隨即以建築融資名義,向銀行借入約28.9億元幫補資金鏈;按理只是用了相當於地價六成的自有資金,便奪得發展權。據土地註冊處文件,它們是由中銀香港(2388)提供融資;有市場消息指,在中銀香港牽頭下,另有星展香港、建銀亞洲和工銀亞洲等銀行加入,聯手提供有關資金。

恒大主席許家印

龍湖董事長吳亞軍

搶港地後抵押融資

上月推出新盤珺瓏灣的恒大(3333)亦是財技高手,去年向恒基(012)以「買殼」方式購入樓盤所在的屯門掃管笏地皮,多間傳媒引述消息指涉資66億元。翻查土地註冊處文件,恒大向光大銀行香港分行抵押有關地皮換取融資,涉及52.8億元,佔收購價八成。不過,論熟悉借香港銀行系統對香港土地進行「蛇吞象」,以中小型內房萊蒙(3688)屬表表者,公司主席黃俊康2010年已通過私人公司買下西貢荔枝莊逾247幅地皮。在2015年至2017年間,萊蒙密密囤地,包括位於元朗大棠路、上水馬適路及唐人新村孖峰嶺路地皮,而且每塊地皮都有向銀行申請按揭,涉及恒生銀行(011)、光大銀行和南洋商業銀行。

獲政府新房策護航

金管局資料顯示,中銀香港、建銀亞洲和光大銀行等上述中資背景的銀行,其實都領有其發出的銀行牌照,可以吸存香港資金及進行貸款。據有關銀行於金管局上載的2018年年報,中銀香港期內對香港工商業的「物業發展」和「物業投資」貸款額,分別達1,263.3億元和502.2億元;建銀亞洲則分別達187.4億元和325.7億元;工銀亞洲分別達372.2億元和287.8億元;光大銀行則達73.3億元和46.5億元。

部份高價搶地的內房,要短期內套現項目賺錢,便要開天價賣樓。尚.珒溋在首輪推售中,單位折實平均呎價達24,310元,在218伙貨源中,折實729萬元一伙的已是最平。而政府10月中突然放寬按揭限制,包括准許首置人士購買800萬元或以下的物業時申請九成按揭,就算過不了壓力測試,都可以通過加按揭保險保費過關;若購800萬元至1,000萬元的物業,亦可申請八成按揭。截至10月25日,中原網站顯示400萬元或以下的二手樓盤只約330個,但400萬元至800萬元的二手樓盤高達6,420個,是400萬元或以下的19倍;新房策推升未上車港人的購買力,同時亦令中資繼續開出高樓價。

恒大進取價推樓盤

新房策前,發展商採取「高呎價、低價碼」方式賣樓。屯門區「龍床盤」菁雋,呎價被外界喻為以「貴絕屯門」的姿態推盤,但許多單位面積偏小,約170萬元起步,這些龍床盤總算成功出貨。

反觀新房策公佈翌日,恒大隨即公佈珺瓏灣首張樓盤價單,定價進取,即使有關單位面積普遍比龍床盤大得多,介乎223至378呎,仍以折實平均呎價1.54萬元開價,緊貼龍床盤水平;151伙貨量中,折實後仍有逾半數單位的價碼在400萬元之上,卻因政府放寬按揭限制,全數適用於九成按揭範圍中。連同10月下旬公佈的第二張價單,合共325伙應市,在收票階段已獲超購六倍。市況重燃情況下,同期間加推的尚.珒溋,更在第三張價單中加價。

香港土地資源供求嚴重失衡令樓價難跌,內房又可抵押地皮向本地銀行體系借貸;在此循環下,內房攻港集天時地利人和,淘金之旅有驚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