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系賣地救亡 成失敗個案

海航系賣地救亡 成失敗個案

內房利用銀行系統來港搶地甚少失手,海航系是罕見的例外。海航2016年11月打響頭炮,斥資88億元奪下啟德第1K區3號地皮,呎價達1.35萬元,不僅將同區地價刷出新高,亦較區內對上一幅最貴地皮紀錄高逾一倍。此後,海航分別在同年12月、2017年1月及2017年3月,以相若呎價再搶得另外三幅啟德地皮,並利用這四幅啟德住宅地皮借錢。然而,海航2018年初為解決流動性問題,開始賣地套現,加上前董事長王健同年7月意外身亡,最後一塊地皮離場時賬面輸逾五億元。

當年,海航共斥資約272億元吞下四幅啟德地皮,並全數用作抵押貸款。

按買入地皮的先後排序,及參考土地註冊處資料,海航利用九龍啟德第1K區3號地皮向東亞銀行借貸,涉資約35億元;利用九龍啟德第1L區3號地皮向興業銀行借貸,涉資25億元;利用九龍啟德第1L區1號地皮向上海商業銀行借貸,涉資約26億元;利用九龍啟德第1L區2號地皮向星展銀行借貸,涉資約22億元。總括而言,海航借入了108億元,總貸款額約為總地價的四成。

其中一幅啟德地輸五億

問題在於海航早年進行了大量併購,2016年至2018年間又撞正美國加息周期及中國執行去槓桿政策,以致融資成本上升或尋求新融資有困難,選擇「壯士斷臂」;先是2018年2月向恒基(012)出售1L區3號地及1K區3號地皮,套現約160億元,合共賬面賺約17.4億元或12%。2018年3月及今年2月,海航把餘下兩幅地先後賣給會德豐(020),雖然轉手九龍啟德第1L區1號地皮時賬面賺約8.7億元,但在九龍啟德第1L區2號地皮的交易中賬面蝕至少五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