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香港社會壓力日益增大,情緒病很普遍。香港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受到情緒病的困擾,患者多數是在生活上或經濟事業上受到壓力,情緒起伏變化大,如悲哀、憂愁或驚恐。情緒病不一定是精神分裂,也包括抑鬱症、躁狂症、焦慮症和創傷後遺症等。
在中醫角度,情緒病可概括為鬱症,廣義上病機在於氣機不暢。情緒不穩定會造成人體氣機升降失常,長期會導致人體氣機鬱結。
內經提到,怒則氣上,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和驚則氣亂。當過度憤怒時,肝氣疏泄功能失常而亢奮,會造成暈眩嘔吐等;過度悲哀會引起心氣鬱結不通,意志消沉,患者會覺心悸胸悶或失眠;過度思慮影響脾胃功能,會造成易腹痛腹瀉和胃口差等;恐懼過度或處於精神極度緊張的現象會傷腎氣,腎主要作用藏精氣,腎氣傷而精氣不能有所藏,人體會感覺疲倦乏力和腰痠膝軟,甚則尿失禁或月經失調。
很多人誤解情緒病是單一疾病,情緒明顯失控才需要就醫。實際上情緒病會人影響人體全身運作,因為中醫五臟六腑的功能是相生相剋,其中一個臟腑生病會累及其他臟腑,例如肝木因過度發怒而受傷,長久會傷及脾胃而出現脾胃病;思慮傷脾,長久則傷及腎,輕則神疲乏力,重則骨枯或腦功能退化。如不及早調治,長期嚴重可引起神志不清或心肺功能嚴重受損而死亡。人體一切運作依賴氣的升降活動,氣機一亂,全身運作皆亂。
當遇到懷疑情緒病困擾時,除尋求西醫處方抗焦慮藥或鎮靜劑等之外,中醫的整體治療也有一個實用治療方法,在以人為本的辨證論治中,中藥和針灸能有效針對人體病因而作出病情惡化預防和治療。
撰文: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李嘉慧醫師
隔周四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