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危機四伏一米高凳墮地 BB眼眶骨裂

家居危機四伏
一米高凳墮地 BB眼眶骨裂

【本報訊】兒童意外一宗都嫌多,家長若稍不留神,隨時令年幼子女出現難以預計的創傷。小兒外科醫生表示,幼兒在家從較高處墮下或跌倒受傷很常見,輕則擦傷身體,嚴重可致骨裂、骨折,提醒家長要提高警覺,做好安全措施,如地下放軟墊、包好枱角櫃角,並妥善收藏利器,減少意外發生。
記者:梁麗兒

小兒外科專科醫生王珮瑤表示,偶有接獲兒童因墮地或跌倒受傷求診個案,意外發生地點可以是家居或街外,例如從幼兒高凳或睡床等較高位置墮下受傷,也有家長在巴士到站前,一邊抱BB、一邊拎手機落樓梯,疑失重心「連人帶B」跌倒受傷,抱BB落小巴也是高危。有家長因貪方便手推BB車使用自動電梯,惟BB車忽然失重心及向前傾,導致幼兒「反車」受傷。戶外遊樂場亦隱藏陷阱,包括地墊上有異物,當幼兒跌倒時,令異物直插身體。部份受傷幼童因而擦損身體或出現瘀腫,也有小朋友受傷後出現關節脫臼、或甚至骨裂、骨折個案。

包枱角鋪軟墊 勿抱B做家務

王珮瑤指曾有一名年約1歲男嬰,從BB高凳約一米高的距離墮地,事發時母親正在廚房煮飯,將兒子放在高凳並扣好安全帶,但沒有放下座椅的餐枱作包圍及保護。其後聽到一聲巨響,疑BB因周身郁致「反凳」墮地受傷,事發後男嬰一度出現呆滯,遂即時求診。男嬰進行電腦掃描,顯示眼眶骨(Orbital bone)出現骨裂,幸沒有腦出血。

王稱兒童大多充滿好奇心,尤其1至2歲幼兒,經常會透過周圍摸、周圍爬去探索四周事物,若保護措施不足,便容易發生意外。現實中家長很難寸步不離年幼子女,故留意家居安全很重要,如以專用保護套將枱角、櫃角包好,尤其是枱底暗角或機關位置最易被忽略。窗台的雲石邊緣多數會凸出,要用適當物料包妥,建議時常檢視有關保護套,若容易脫下或有破落,要盡快更換。利器如剪刀等使用後要立即收起。電掣要有保護蓋,另要避免一邊抱BB、一邊做家務或玩手機。

若家中採用地磚,有機會增加跣倒風險,加上質地偏硬,受傷時的影響或會更大,王建議地下放置合適軟墊。另要適時評估子女是否仍適合使用高凳,使用時要扣安全帶及放下餐枱作保護。若媽媽如廁或入廚房煮食,可將幼兒放在BB車或遊戲床,因兒童在網床上較安全,可減少墮地受傷。

若不慎跌倒受傷,家長要檢查子女狀況,包括哪個位置有疼痛、身體有否傷口等。如有傷口,要先用消毒紗布止血約5至10分鐘,以消毒藥水或鹽水沖洗傷口或輕抹傷口,再貼膠布。如傷口流血不止或傷口較大較深應求診。一旦撞到頭部,要留意有否知覺、嘔吐、抽筋或神志呆滯包括不想玩等症狀,這或是腦受創症狀,要盡快求醫。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