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王騰訊(700)今日公佈季績,宿敵阿里巴巴亦快來港上市,挑戰其「股王」地位。據外媒報道,阿里或已於昨日尋求通過來港第二上市的聆訊,最快周五招股,下周三定價。單計阿里在美國上市的股票市值,已折合約38,063億元,比騰訊的31,542億元多出兩成,並正在六大業務正面交鋒。究竟揀騰訊還是阿里?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雖說兩者各擅勝場,但相信雲業務潛力最大,阿里在這方面佔先機,「如果二揀一,一定阿里優先。」
文娛:騰訊音樂壟斷
【騰訊.勝】
在娛樂方面,騰訊略佔優勢,騰訊音樂已達到壟斷地位,昨日出爐的季度收入按年飆31%至65.1億元人民幣,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按年增42.2%至3,540萬名。
另外閱文(772)已在網絡小說文學有領導地位,其投資的貓眼(1896)亦掌握着電影業電子入口,在閱文併購新麗傳媒後,把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為電影或電視劇能力較強。
此外,在視頻業務上除騰訊視頻外,亦投資了快手、Bilibili,準備和經營今日頭條和抖音的字節跳動決一死戰。
至於阿里巴巴自2016年組成阿里大文娛集團後,由於負責人變動頻繁,形勢較為落後。
零售:阿里網購強勁
【阿里.勝】
昨日阿里公佈本周一「雙十一」的最終數據,顯示單日總交易量(GMV)達2,684億元人民幣,按年增25%,破歷屆紀錄。
以2019年財政年度計,阿里的GMV達到48,200億人民幣,已是無可爭議的龍頭。
阿里近年更大舉收購多家實體零售企業如蘇寧、高鑫(6808)、家樂福中國及紅星美凱龍(1528)等,以及收購及入股被譽為快遞業「四通」的百世匯通、圓通、中通及申通股權,亦為經營物流基建業務的菜鳥的大股東,將虛實結合發展新零售。
騰訊則另闢蹊徑,通過成為京東、美團(3690)及拼多多的主要股東,掌握了電子零售入口,其中拼多多成功打開了三、四線城市的市場,總交易量今年激增達170%,並超過京東,直指阿里地位。
通訊:微信後發先至
【騰訊.勝】
騰訊早年以QQ起家,但主要以電腦端為主,其後在2011年為了應對移動端快速增長,推出了微信,並投放大量資源培養,終於在後發優勢下,成功取得移動端即時通訊的壟斷地位。
截至2019年上半年,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到11.32億戶。
至於阿里,除了早期用於商戶溝通阿里旺旺,亦曾推出即時通訊軟件來往,惟雷聲大雨點少,後來靠公司通訊軟件釘釘,才獲得一點聲勢。
付費:支付寶佔優勢
【阿里.勝】
阿里在2003年為了應付淘寶的支付需求,率先推出支付寶,已具先行者優勢,一度壟斷市場,但用戶主要都是以電腦端為主。
隨着2010年代以後流動電話上網興起,騰訊憑着於2013年微信內建的微信支付功能,次年利用打車軟件及微訊紅包激發用戶的使用慣性,終於打開了缺口並急起直追,成功取得流動端的大量市場佔有率。
但根據2019年第二季數據,支付寶仍略佔優勢,市佔率約53%,微信約佔40%。
遊戲:騰訊一枝獨秀
【騰訊.勝】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Newzoo統計,2018年騰訊遊戲以197.33億美元的營收蟬聯第一。
至於阿里對遊戲業務的看法,馬雲早年曾一度揚言「餓死也不會做遊戲」,但最終也在2013年屈服於市場形勢經營遊戲業務,也曾投放不少資源,但除了在2018年引入《旅行青蛙》外,似乎也沒有引起市場迴響。
雲服務:阿里全球第三
【阿里.勝】
在雲服務方面,阿里進行大舉投入,近年業務強勁增長,根據阿里2019年年報,雲業務收入為247.02億元,增長高達84%,根據市場機構Gartner的資料,現時阿里雲服務排名僅次於亞馬遜及微軟,排名全球第三。
騰訊亦不甘示弱,去年進行組織改組,應對商業模式變化。其中新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就是為了應對雲業務發展作出的舉措,現時雲服務已成為騰訊新的增長點,根據資料,現時全球排名第六,但增長為最快。
總括而言,阿里2019年上半年扣除一次性效果的經調整EBITDA增長34%,但騰訊只有20%增長。黃國英分析指,雲服務是目前網科公司最有增長潛力的一個行業,市值能破萬億美元的巨企寥寥無幾,其中亞馬遜和微軟,便是靠雲服務食糊。何況仍有許多服務可雲端化,方便儲存數據及加快運算,「未來會有更多數據可以搬上去,人面辨識系統已經係天量級嘅數據,有排搞。」
在一眾中資企業中,阿里較可能在內地重複美國同業的軌迹,加上阿里在港招股有望較其美國股價折讓近5%,黃國英表示參與認購「一定有興趣」,亦無意讓基金沽走其美國上市股票。在二揀一的情況下,黃稱會選阿里,但認為同時持有阿里與騰訊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