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統計】香港形勢急轉直下,過去政府官員經常反覆強調:未有大量資金流走。不過《蘋果》根據金管局最新公佈數字,發現香港外滙頭寸現貨未平倉的8月底金額,較1月減少2,000億元至6,000億元,縮水25%,創4年多新低,響起資金流走警號。
港元滙價和銀行總結餘是金管局用來監測資金流向的指標,但這兩個指標只適用於大型資金動向。若要觀察較小規模的資金流向,則要從外滙頭寸現貨未平倉(net spot foreign currency position)入手。
當海外投資者進入香港時,先要從本地銀行將手上外幣兌港元,才可在香港用港元進行投資。銀行因而吸收了海外投資者的外幣,令現貨外滙頭寸增加。相反當海外投資者撤走時,便會將手上港元拿去銀行取回外幣,因而令銀行現貨外滙頭寸減少。
金管局最新公佈數字,香港銀行體系8月底止的外滙頭寸現貨未平倉金額從1月時近8,000億元降至6,000億元,反映有海外投資者取走外幣的速度增加。這個金額也是2015年4月以來最低。有財資界人士提醒,外滙頭寸現貨未平倉額也受滙率價格影響。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外滙頭寸現貨未平倉額減少或反映資金流走,但未必是絕對指標,「當銀行體系宣佈,港幣觸及『弱方兌換保證』,就是暗示資金流走的一個信號」。
港滙最能顯示資金流
量度資金流向的指標中,以港滙現價最敏感。一旦港滙轉弱,即代表港元需求下降,預示資金流走。例如百威亞太(1876)7月首次招股集資98億美元前夕,港滙即市曾抽升過150點子,惟招股一終止,港滙亦迅速打回原形。有財資界人士指,港元近月徘徊低位,一旦有大量資金沽售港元,將觸發「弱方兌換保證」。若金管局以7.75保證價格接貨,並將這些港元「註銷」,銀行總結餘金額便會減少。
2018年3月底騰訊(700)遭大股東Nasper減持套現約770億元,港滙至4月12日便首次觸發「弱方兌換保證」,總結餘在五個交易日內減少約480億元。有市場人士推測,這很大機會是Nasper兌走港元所帶動。他又指按騰訊例子來看,雖然當年8月份港存款金額下跌千億元,但由於未觸及「弱方兌換保證」,估計這筆千億存款未有全數流走;更大機會存戶暫只開了離岸戶口,稍有「差池」才按掣將錢射向海外。
金管局回覆指,外滙頭寸未平倉額反映香港銀行月底外幣持倉情況,按月有升跌屬正常;若以時間計(如八個月),2,000億元幅度非異常。
記者:鍾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