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開支相對較少和流動性高,令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越見流行,於1999年因應金融風暴而誕生的盈富基金(2800)今日(12日)已屆上市20周年。這隻香港首發ETF期間總回報約2.7倍,年率化總回報約6.8%,跑贏滙控(005)和新地(016)等不少老牌藍籌股。不過,現時本港ETF發展仍落後,專家認為,ETF應增加行業類型及增長股票類型,以增加吸引力。
20年過去,港股經歷過沙士和08年金融海嘯,又走過07年的「港股直通車」和去年初33000點的新高,截至11月8日收市價計,恒指期內錄約90%升幅。一眾傳統藍籌表現亦不差,以總回報計,恒地(012)回報245%、新地回報223%、長和(001)回報150%、滙控回報76%。不過,近乎每年都送紅股的煤氣(003),雪球滾動回報高達908%;至於中電(002)、恒生(011)和太古A(019)亦分別錄得回報600%、450%和348%。
近十年表現很一般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港府1998年入市後,市場當時擔心貨源因而扭曲和降低,港股波動性或會增加,但認為港府其時選擇以ETF方式退市,能夠推動本港市場發展。他又指,當時認購盈富時經紀行有減價戰,加上盈富規定持股一段時間後能獲發紅股,笑言是「有少少益市民」。
那麼盈富歷年回報合格嗎?黃國英以09年表現作分界線,「頭10年表現很好,其後10年表現很一般。」他指,盈富上市後首10年主要由於本港市場受惠中國市場擴張而表現良好,但中國09年推出4萬億元救市計劃,產能過剩和企業債務比例過高,令內地股市往後10年較迷失,只有少數股份能突圍,同時港股中較重磅的滙控過去10年沒有太大升幅,令盈富表現相對失色。他又表示,恒指成份股仍有太多地產和銀行等舊經濟股,大部份均跑輸大市,近年雖有加入科技設備或藥股等新經濟股,但現代化速度不夠快。
利達LW A.M.首席投資策略師黃耀宗向記者指出,盈富是政府退市的產物,公開出售資產做法合適,加上歷年有穩定派息,屬「還富於民」的工具。但他直指,港府多年來欠缺投資者教育,很多散戶仍對盈富的組成和購買ETF好處一知半解。
港ETF發展仍落後
全球ETF市場近年發展迅速,並以美國發展最成熟,一直佔整體市場逾70%。截至上半年底,本港ETF市場日均成交額佔總成交額僅5.4%。黃國英表示,美國ETF市場的產品追蹤每隻股份均有一定規模,但現時本港市場各行業中具代表性的企業選擇較少,令ETF發展一直追不上市場需求,現時交投量和規模較大的只有盈富、華夏滬深300(3188)、南方A50(2822)、安碩A50(2823)數隻。投資者認知不足亦是另一原因,他認為,市場對指數的認受性仍大,投資者未必會想到從個股中抽取當中的表表者,令市場上很少精選股份ETF應市。
黃耀宗則認為,本港ETF市場發展不成熟有多個原因,當中最主要是現時本港很多ETF的買賣深度不足,令投資者卻步。另一原因是亞洲和歐美市場投資風格不一,亞洲地區的投資者的偏好炒賣,相反美國投資者以追求長線正面回報的心態買ETF。
記者:陳晉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