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暴之戰】
Telegram有個頻道:「我要返工」良心平台Channel,由八位admin成立,其中兩位是「阿O」和「POP巴打」。成立初衷很簡單:POP巴打有朋友因被控暴動而失去工作。被控「參與暴動」罪的部份保釋條件是規定被捕者要定時去警署報到,有的一星期報到一次,有的隔天就要報到一次,報到時間則由法庭決定,而大多會被安排在office hour續保。雖未被定罪但有控罪在身,連搵工都有難度,所以幾位admin在三個月前,成立了這個為手足和良心僱主配對的搵工TG channel,本身為社工的POP巴打,更索性辭職全力經營這個互助平台。
POP巴打透露, 本來只想參考物資站或招聘日的形式,集合良心僱主提供的工作機會,再刊登給抗爭者。開始營運後才發現,查詢人數眾多,需要幫助的抗爭者數以千計, 僱主超過900個。他亦索性辭職,全力經營channel。「由起身到瞓覺都會有僱主和手足查詢,做落就覺得工作量等於一份全職工。所以暫時不打算搵工了,見步行步啦。可能有日要在平台搵返份工畀自己,哈哈。」
說到手足可以靠家長提供的飯券度日, POP巴打表示比他更有需要的大有人在,而找他幫忙的手足亦是抱「唔想白攞」的想法,「抗爭者唔想接受純粹幫助,而是很想靠自己努力, 去支援自己實際需要。」大抵是這份堅持和風骨,令手足能夠捱窮抗爭五個多月。
admin:難證僱主真偽
搵工平台的工種多元化,金融、運輸、美容、零售等,各行各業都有。至今, 平台的配對成功率大約有三成,「有超過一半手足都是中學生,他們不能夠做全職,時間都比較難就。」
POP巴打再補充:「某些家長甚至願意創造不需要有固定office的職位,最新有工作是整聖誕卡,近期亦有一份工作請手足幫手洗車。」無固定辦公室的職位越來越多,POP巴打和阿O亦因此遇上一個大難題,就是很難去fact check工作的真偽。過往他們會要求僱主提供公司地址和相關職位的資歷以作查核, 亦會聯同其他平台一同去fact check僱主和店舖的政治取向,盡力去驗證僱主及職位的真偽。另外,平台亦會再三提醒抗爭者,見工時毋須講及「發夢」經歷,僱主亦無權過問員工與工作無關的個人經歷。「坦白講, 我們只可以盡做。」阿O帶點無奈表示:「匿名的不足,是無法百分百確保職位的真實性,若果收到要上門的工作,例如補習或寵物美容之類,我們會要求僱主出示住戶證,亦會和手足一直在telegram溝通,直至工作完成。」
僱主:低調行事怕俾人知
良心僱主「玩家陳生」從事活動策劃行業,因每次舉辦活動都需要大量人手,工作性質以「炒散」居多,學歷要求不高,他認為頗適合在平台上作招聘。「有工作時會優先在(搵工)平台刊登,但不會特別去問他們是否手足。」被問及怕不怕得罪某些大品牌,他不諱言感到害怕,所以一般招聘都要低調行事,「寧俾人知莫俾人見」,但他亦重申自己只是在能力範圍內提供工作機會,「其實我本來就需要人幫手,只是踏出多一步而己。」
F小姐是透過平台成功搵工的抗爭者。訪問當日,我在約定見面的地點來回走了好幾次,都未能發現她。因為隔着電話和她溝通,一直都以為她是一名運動型女生,見面才發現,這位走在前線為我們「滅煙」的,是一位個子嬌小的23歲女子。她本來從事飲食業,6月開始已經積極「發夢」,及後更因與老闆政見不合而辭掉工作,「雖然我覺得前老闆不會篤灰,但會說很多閒言閒語,這樣工作很辛苦。」她7月底離職,直至本月再萌生搵工念頭,大型飲食集團的高層大多是藍絲,她走在前線,擔心在外面搵工會被篤灰,「即使知道該店舖是黃店也好,亦無理由逐間問他們會否請人。在平台看見這份工,就覺得很完美,網上看到這間店是深黃兼有連儂牆,就立即去見工,隨即就獲聘了。」
滅煙少女:珍惜資源,水好重要
在前線負責「滅煙」的F小姐,珍惜掙來的一分一毫,「水看似好便宜,但其實在現場是好重要的資源,每次出去都要買幾支,其實都是錢。」她亦堅持不接受飯券,因為她深信其他手足比她更有需要。
F小姐感謝「我要返工」平台的一眾admin,為抗爭者提供了一個很方便的平台。訪問當晚環境昏暗, 但仍依稀看到她眼紅紅,「前線承受很大的被捕風險,他們的付出毋庸置疑,但後勤及文宣亦不要輕視自己的付出,兄弟爬山是真的,好感動,我覺得香港人好叻。」感謝說話傳到去admin耳邊,POP巴打笑指:「其實要講多謝的是我們,他們(年輕手足)教懂我們這些所謂大人應該怎去做人。那種追求公義的純粹,我們learn from them。」兩個受訪對象隔空傳達感激之情,是苦中的一點甜。
在這個人鬼難分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變得格外薄弱。一個匿名搵工平台,把抗爭者F小姐、良心僱主「玩家陳生」、兩位admin「阿O」和「POP巴打」連結起來,問到憑甚麼去相信躲在電話背後的對方,三個訪問的四位受訪者都異口同聲地說:「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信。」F小姐再想了想,「這是一個不應相信別人的年代,但也是一個最應該相信別人的年代。五個月的抗爭無大台,但我們各有各做,因為我們依然相信。」
記者:劉芷晞
攝影:許先煜、周芝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