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首都】孤島將軍澳 逆境中進化

【爭做首都】孤島將軍澳 逆境中進化

【爭做首都】
抗爭五個月,十八區開花,這邊圍警署,那邊堵路,區區光復,網民謔稱為首都之爭。最先收穫的,是鄰里關係,果籽一連數星期,走訪各抗爭重鎮,聽聽街坊怎麼說。

今年的逆權之夏,迎來了將軍澳的多事之秋。區內接連發生景林邨連儂牆斬人案、知專女生浮屍海面及科大男生離奇墮樓事件,教這個偏安新界東一隅,不吃人間煙火的地區,倏地濺血。警暴驚醒了「睡房城市」中的人們,有年輕街坊說,儘管社區不再寧靜,在光復香港的呼聲中,能重建失落的街坊情。

十月四日林鄭宣佈《蒙面法》翌日凌晨生效,調景嶺、將軍澳等五個港鐵站遭受抗爭者「大裝修」,區內鐵路服務全癱瘓,有上班族等逾三小時才能上車,有將軍澳街坊怒哮︰「得罪孤島,後果自負!」

八十年代,政府着力開發將軍澳區,先發展寶林、景林等屋邨,及至千禧前後尚德、廣明、將軍澳中心、將軍澳廣場等屋苑落成,配合二○○二年地鐵將軍澳線通車,將軍澳人口廿年間激增兩倍,現已突破四十萬,但區內的交通配套卻遠遠追不上人口增長。

參選彩健選區的將軍澳青年力量陳緯烈指,政府以鐵路為骨幹,巴士小巴路線因而削減。在將藍隧道於二○二一年竣工前,當港鐵停駛,居民只能依靠將軍澳隧道或山路出入,將隧一塞車,山路便接着擠塞,將軍澳區便慘成孤島。

將軍澳有很多大型商場,港鐵物業林立,如調景嶺都會噔、將軍澳PopCorn、坑口連理街等,連同康城所有私樓皆由港鐵聯同各大地產商發展。陳指,大商場租金昂貴,屋邨商場及街市交由領展經營,同樣扼殺了小店生存空間,「將軍澳本身冇啖好食,寶林街市翻新後,連區內少有的舊式排檔及食消夜的地方也沒有了。」廿四歲將軍澳青年Po(化名)說,連鎖霸權下的將軍澳,黃店買少見少,故他渴望終有一日,能建立屬於本區的墟市和黃色經濟圈。

Po是前線抗爭者,他寄語將軍澳「和勇不分,齊上齊落」。

天橋隧道 連儂開花

將軍澳有「天橋城市」之稱,行人不用「落地」便能輕鬆穿梭區內,這種規劃卻某程度破壞了社區結構。出戰景林選區的將軍澳青年力量張偉超表示,將軍澳新市鎮規劃,以港鐵站為中心,形成「港鐵站--大商場--大型屋苑」的格局。港鐵站連着商場物業,商場和屋苑以天橋連接,街坊主要走這些通道,在公共空間停留的時間便會減少。

張續指,將軍澳規劃方正,冷氣商場林立,新公屋如尚德邨較多天橋,密閉且公共空間小。在天橋和隧道構築的社區中,少人落地行街,地區工作者很難接觸街坊,社區變得冷漠。

反送中運動,卻重塑了區內的公共空間。七月初,街坊在坑口文曲里隧道築起連儂牆,坑口巴士站又出現連儂牆,文宣遍地開花。他表示,將軍澳比其他區多連儂牆或隧道,成功連繫了年輕人,與較少從網上接收資訊的長者。

港鐵站外的空地,Po與街坊架起簡單器材,席地而坐播放電影《地厚天高》,放映完畢後,「光復香港」之聲響徹將軍澳,在大廈之間遙相呼應。張偉超憶述,在調景嶺某場放映會上,一名媽媽剖白,擔心細路們一去不返,下一位分享的,正是一名前線抗爭者,兩人在茫茫人海中相擁痛哭。「分享會是一個樹洞,讓大家放下重擔及鬱結的地方。」Po說。即使今夜仍未能在煲底除罩相見,尚能與街坊圍爐取暖。

「如果以三國來說,這裏就是西涼,盛產騎兵 。」

將軍澳作為新市鎮,康體設施完善,也多單車徑。Po騎共享單車,自嘲是人力發動的低級騎兵。說時,有師奶踏電動滑板車出入,連銀髮族也用風火輪,「他們是電動的騎兵,高級配置。」

單車更「進化」成防具或武器。八月四日將軍澳遊行,街坊廢物利用,以被棄置的單車作路障,包括Po在內,步兵在主場轉化成「騎兵」,速度有加乘。十月七日,一架「yellow object」共享單車從天而降,擊中PopCorn天橋下的防暴警察。目擊這一幕的Po表示難以置信,一眾圍觀街坊,居然拍掌叫好。

反送中以來,阿Po跟不少街坊一樣踏着單車,晚上四處逛,看到有手足在連儂牆貼文宣,就幫忙放哨。何處有事發生,便騎單車第一時間趕去,在朋友間被冠名「社區警察」。

八月二十日,景林連儂隧道出現刀手斬人,Po在將軍澳群組獲悉後,馬上跑到現場與其他街坊一同「緝兇」,兇手逃逸,街坊則在屋邨後樓梯找到染血衣服,案件才獲警方受理。九月藍絲發起「清潔日」,有手足拍照記錄過程,卻反過來被藍絲起底騷擾,及後在文曲里企圖跳樓控訴。街坊收到消息後立馬出門營救事主,「無論係踩單車或跑步過來,每人來到都喘着氣,因為一個都不能少。」

警暴橫行 社區自救

在不少街坊眼中,將軍澳是個「睡房城市」︰跨區上班上學,別區吃喝玩樂,回家只是睡覺。但這數月以來發生的事,教不少街坊徹夜難眠。十一月四日,網上流傳一場警員婚禮,間接引發流血衝突,一名科大男生不幸從尚德停車場墮樓重創,留醫五日後不治。當日在場的Po,說時難免感傷。

如果能選擇,會情願運動沒有來,將軍澳回復從前的模樣嗎?「舊日的寧靜,只是粉飾太平。」Po認為,運動掀開了掩蓋深層次矛盾的遮醜布,過程中的犧牲,所經歷的不幸,是社區變革必要的陣痛。從前一幢幢的商場、豪宅及康體設施先後登陸荒城,他看到硬件上的發展;今日街坊手牽手守衞社區,是運動讓他看到了「社群」的建立,令將軍澳成為真正的「社區」。

「我相信在逆境之下,將軍澳人在思維及行動上也不斷進化,更多人會團結和互相扶持,一起走未走完的路。」催淚彈和警笛劃破了睡房城市的寧靜,這夜的將軍澳,越夜越多人。

(彩健候選人包括民主派黃炳雄、將軍澳青年力量陳緯烈、無黨派何民傑、民建聯戴家柱、獨立黃恩琪;景林候選人包括林咏然、將軍澳青年力量張偉超、民建聯温啟明。)

陳緯烈參選的彩健區,包括千禧後入伙的彩明苑和健明邨,年輕人口較多。

Po認為將軍澳人在逆境下會不斷進化,互相扶持,一起走未走完的路。

張偉超在景林邨長大,他指區內早期落成的屋邨有較多平台和公園,有助社區構建。

製作:果籽